病证名。感寒即发的痫证。小儿内伤脾胃,外感风寒,结于胸膈之间,遇风寒即发。其症突然仆倒,不省人事,发出尖叫声,口涌痰涎。治宜断痫丸(《证治准绳》:皂角、白矾、蝎梢、僵蚕、雄黄、朱砂,白附子、麝香、乌蛇
【介绍】:见蒋仪条。
见博物知本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5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骶正中线旁开3寸,与骶管裂孔相平处。或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。一说“在第二十椎下两旁,相去各三寸”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布有
儿科著作。①清·任赞撰。2卷。刊于1789年。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;下卷治疗方剂,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。②恽铁樵撰。8卷。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、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。作者用通俗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钩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水肿病之一。多因久居湿地或感寒湿,水湿浸渍,不能运行所致。《奇效良方·水肿》:“病水寒不得宣行,成湿肿证,脉来沉迟,色多青白,不烦不渴,小便艰少而涩,大便滑泄。”《证治要诀·肿》:“感湿而肿者,其身虽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蓬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婴儿出生时,往往在骶骨部、臀部、四肢或头部,出现大小不等、形态不规则的青色斑块,俗名青记,或胎记。可于儿童期渐渐消失于无形,但亦有终身遗留者,不需治疗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