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咸虾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上焦闭寒不通所致的痞证。《华氏中藏经·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》:“上痞者,头眩目昏,面赤心悸,肢节痛,前后不仁,多痰,短气,惧火,喜寒,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。”宜用桑白皮、槟榔、木通、大黄、黄芩
病名。指鼻内有痠感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鼻痠,乃痰火所为,宜凉膈散加荆芥穗、桔梗之类。”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白虎风、痛风。详历节风、痛风条。
见针灸大全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过多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冯兆张条。
经脉名。即足少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少阴脉:系于内腂(踝)外廉,穿腨,出(腘)中央,上穿脊之□廉,系于肾,夹(挟)舌。〔是动则病〕:(喝)(喝)如喘,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,心如县(悬)病饥,气不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