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即脚气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五:“夫脚气者,晋宋以前名曰缓风,《小品》谓之脚弱。”详脚气条。②指脚膝软弱之证,包括脚气和气脚。见《中藏经·论脚弱状候不同》。参见气脚条。
指津血虚少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;其软而散者,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王冰注:“肾主水,以生化津液,今肾气不化,故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臑痈之轻症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翳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朦胧如轻烟薄雾,渐渐失明……,不靓人物,犹辨三光,翳如凝脂色,瞳人端正,状宜金针。”由于此障“黄色而大,凝滞无吸收,故曰涩翳”(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二)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卷之四。即手发背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龙眼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梅之果实,详乌梅条。
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溺浊之一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科》。病因脾虚气陷,精微下注而成。证见小便浑浊,腰痛神疲,舌淡脉软。治宜健脾益气,升清固涩。用苍术难名丹、补中益气汤。参见便浊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秘开》。位于前臂屈侧,神门穴直上4寸,向内侧旁开0.3寸处。主治疔痈。艾柱灸(患侧)3~7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