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黄有祺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黄胖病、黄胖、黄肿、食劳疸黄。由小儿赤脚或坐地,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,进入体中引起。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,以面黄浮肿,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证。治疗以驱虫为主,配合调理脾胃。驱虫可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臭牡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亡名氏《眼科易知》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雪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病邪侵袭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真气不正,故有邪干。”
病各。即踝关节脱臼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又称脚板上交出臼、踝骨脱、脚踝骱出。多因跌扑、扭撞所致。伤后局部肿胀、疼痛、跟骨变长、胫腓骨下端向前突出;严重者可见脚根向前,脚趾向后,剧烈疼痛,不能活动。治法
新生儿时期邪毒入血引起的病症。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,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,对疾病的抵抗力薄弱,产生抗体的机能不完善,皮肤粘膜柔嫩,容易破坏而致细菌邪毒入侵,入侵后也不易局限和消灭,因而发生感
宋代医疗福利设施,据载系专为收养贫病之人而设。
见《东北资源植物手册》。为罗布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