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万病解毒丹

万病解毒丹

紫金锭,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鼻交频中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鼻交頞中一穴……亦宜灸,然不如针。此主癫风,角弓反张,羊鸣,大风;青风,面风如虫行,卒风,多睡健忘,心中愦愦,口禁倒不识人;黄疸,急黄,八种大风,此之一穴,皆主之。”无具体

  • 幼童

    从三岁到七岁为幼童。此期脏腑、经络之气渐趋充盛,抗病能力增强,模仿能力强,对外界各种事物容易形成较朴素的概念。因此,必须在作好小儿保育工作的同时开展适应于他们特点的活动,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。

  • 经候不匀

    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乙神针

    ①针灸书。1卷。撰人佚名。约成书于十八世纪中(清雍正年间)。又称太乙针。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(神)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,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。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。首载太

  • 病名。又称癖气。指痞块生于两胁,平时寻摸不见,痛时则可触及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因饮水浆过多,便令停滞不散,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。癖者,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,有时而痛是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

  • 水门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水突,见该条。

  • 歇至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有歇止,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。参见促脉、结脉、代脉条。

  • 经行狐惑

    病名。指经行前咽部及前阴并见蚀烂。多因肝脾热郁,化毒伤阴所致。症见口唇周围、咽部及外阴发生溃疡、或兼目赤糜烂。治宜清热解毒、养阴化瘀。方用芩连四物汤加减。目赤加菊花,密蒙花,口干加沙参、石斛、元参。外

  • 按诊

    即触诊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少阳之筋

    足少阳的经筋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起于小指次指,上结外踝,上循胫外廉,结于膝外廉。其支者别起外辅骨,上走髀,前者结于伏兔之上,后者结于尻。其直者上乘季胁,上走腋前廉,系于膺乳,结于缺盆。直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