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诗词古文>杨嗣复生平

杨嗣复生平介绍

杨嗣复(783—848年),字继之或继子(《新唐书》为“继文”),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,东汉太尉杨震之后(第五子杨奉一脉)与杨虞卿为族兄弟。八岁能文,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,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,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,“皆权德舆门生,情义相得,进退取舍,多与之同”。累迁中书舍人。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,封爵弘农伯。李德裕辅政,被黜为湖南观察使。会昌元年(841年)三月被贬潮州。唐宣宗大中初,召为吏部尚书。卒谥孝穆。>>查看杨嗣复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平步青云

  他曾在‘户部’任官职,他父亲杨于陵是户部侍郎、尚书。他要求避嫌,皇帝下达诏令说,官相同,职位不同,没有嫌疑。父亲杨于陵告老还乡后,杨嗣复要求回家去服侍年老多病的父亲,朝廷不肯批准。

  他主持过两期‘朝考生平’,很是公正。先后选拔了68个人,多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。其中就有魏抃(794-859年,字申之,一作魏谟),他刚正不阿,有他先祖魏征的风格,任官职到户部、吏部尚书。杨嗣复与牛僧儒、李宗闵,出自同门,志趣相近,私交很深,杨还是个性情中人,所以他总体上属于‘牛李’的圈子。829年8月李宗闵、830年正月牛僧儒先后当宰相,交相推荐他,然而他不愿意超越在他父亲之上,所以只同意担任礼部侍郎等官职,不肯做‘中书门下平章事’(宰相)。

  833年李宗闵第一次被罢相,正担任‘尚书左丞’的他也跟着倒台,被遣放到四川,做‘剑南东川节度使’,后担任检校户部尚书等职。

官场浮沉

  直到838年正月,他回到朝廷,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,前后任职宰相3年零8个月。李宗闵再次罢相后,已经担任了宰相的杨嗣复还为他辩护和重新提拔,于是不可避免地深陷“二李党争”(李宗闵、李德裕朋党之争)。人们包括诗人白居易都纷纷躲避不及,而他和白敏中、元稹、杨虞卿、杨汝士家族却纷纷窜进去,淌这个混水。于是他与对立派李德裕、郑覃、陈夷行等产生了许多纠葛,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
  在840年8月,就发生了“紫宸奏事”。因为唐朝宰相不止一位的,当时的李珏、郑覃、陈夷行同是宰相。

  郑覃、陈夷行与他在皇帝面前发生争论。郑覃认为:杨嗣复任宰相后,现在的政事不如三年前自己当国的时候,并暗示杨与李宗闵朋党有瓜葛;陈夷行则攻击宰相李珏修国史时,美化自己,掩盖先帝的美德。杨嗣复有口难辩。

再被重用

 文宗李昂最痛恨‘二李’朋党,他甚至说:“去河北贼非难,去此朋党实难”。朝廷从821年开始,朋党拉帮结派,相互打击,国家受损。825年就出现了所谓“八关十六子”的集团,此后‘二李’又轮流做宰相,‘纷纭排陷,垂四十年’,所以,朋党这事是当时皇帝认为最要命的一件事情。杨嗣复只得坚决要求辞职。

 最终皇帝罢免了郑覃、陈夷行,让杨嗣复一个人独力管理天下事,这说明他还是很信任杨嗣复的。

  841年正月,杨嗣复正准备对官员们进行精兵简政的时候,文帝去世了。宦官仇士良废掉遗诏,拥立了唐武宗。同年9月,贬斥杨嗣复做吏部尚书、湖南观察使。

  皇帝认为杨嗣复是‘安王’、‘杨妃’的党羽,于是派人分路去追杀杨嗣复、李珏等人。宰相李德裕与崔郓、崔珙等人醒悟过来,阻止皇帝‘手滑’、追还使者,只把杨嗣复贬谪做了潮州刺史。

  6年后,他被招回,做了江州刺史一年,升为吏部尚书,可是走到岳州,就去世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德

    (?—548?)西魏代郡武川人,字天恩。少善骑射,以战功封深泽县男。贺拔岳被杀,德以拥宇文泰功,加征西将军、平凉太守。又以奉迎北魏孝武帝西迁功,进封下博县伯,行东雍州事,赐姓乌丸氏。累从宇文泰征伐有功。西魏文帝大统十四年,官泾州刺史。卒官,谥献。

  • 尹鹗

    尹鹗(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成都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。事前蜀后主王衍,为翰林校书。累官至参卿。花间集称尹参卿,性滑稽,工诗词,与李珣友善,作风与柳永相近,今存十七首。词存《花间集》、《尊前集》中。今有王国维辑《尹参卿词》一卷。

  • 张筹

    常州府无锡人,字惟中。洪武中以詹同荐授翰林应奉,改礼部主事,奉诏与陶凯集汉唐以来藩王事迹为《昭鉴录》。进礼部尚书,与宋濂定诸王妃丧服之制。记诵淹博,谙于历代礼文沿革。洪武十年坐事输劳作,后复官,又以事免。

  • 王万钟

    (1189—1215)金忻州秀容人,字元卿。少有逸才,工诗文,古诗尤萧散。与同郡田德秀齐名。

  • 珠亮

    珠亮,字韬明,满洲旗人。袭一等男。有《冷月山堂诗》。

  • 郑思忱

    泉州安溪人,字景千。宁宗嘉定四年进士。曾从蔡和学。知新兴县,除遗利钱三百万。改知崇安,复均惠仓。以事左迁浦城丞,寻知南恩州,辟浙东帅府参议官。以雷变上封事,言宜去暴恤贫,节用蓄力。除监登闻鼓院。卒年七十二。有《诗书释》。

  • 戴复古

    戴复古(1167年-约1248年),字式之,常居南塘石屏山,故自号石屏、石屏樵隐,天台黄岩(今属浙江台州)人,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。曾从陆游学诗,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,兼具江西诗派风格。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,反映人民疾苦,具有现实意义。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,以诗体写成《论诗十绝》。一生不仕,浪游江湖,后归家隐居,卒年八十余。著有《石屏诗集》、《石屏词》、《石屏新语》。

  • 孟栻

    常州路无锡人,字叔敬。顺帝至正初以儒试吏,迁处州,专司学校,调温州。用荐授溧水州同知,升福州路判官。以浙东宣慰副使致仕。

  • 顾盟

    元庆元人,字仲赘。高才好学。尝馆于杞菊轩。善诗。有《仲赘集》。

  • 晁端礼

    晁端礼(1046~1113)北宋词人。名一作元礼。字次膺。开德府清丰县(今属河南)人,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(今山东济宁),遂为任城人。徽宗政和三年(1113),由于蔡京举荐,应诏来到京城。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,他进《并蒂芙蓉》词,大得徽宗称赏。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。黄称他"与万俟雅言(咏)齐名,按月律进词"(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卷七)。未及供职即病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