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诗词古文>陆淞生平

陆淞生平介绍

陆淞,[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]字子逸,号云溪,山阴人,陆佃之孙,陆游胞兄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。>>查看陆淞的诗词古文

轶事

  浙江天台县桐柏岭下东岙村有两棵八百年古树,一为苦槠,一为香樟。苦槠老干虬枝、香樟遮天蔽日,相映成趣。两棵树比邻而居,一苦一香,发人无限遐想。

  这两棵古树大得惊人,胸径三米三四,周长足有10米,需六七个人才能合抱。因为年代久远,两树的主干都已中空,钻进五六个人尚能转动自如,但依然枝繁叶茂、郁郁葱葱,向人展现历久弥坚、虚怀若谷的风采,令人称奇。

  据老辈相传,苦槠为宋代大诗人陆游所栽,香樟即为陆淞所植。兄弟俩之所以栽种不同的树种,是因为栽树之时,两人的处境、心情不同,可谓“树言志”。

  陆游因先是被迫与爱妻唐婉离异,继则为投降派排挤,抗金报国无门,隐居在桐柏玉霄峰下的洞天宫,心情抑郁,因而栽下苦槠,以寄托自己的“苦志”;陆淞任天台县令期间,妥善解决了赤岩银场纠纷,得到朝廷褒奖,提升为江西广信府知府,由于天台百姓的遮道挽留,朝廷敕令他领知府俸禄,继续留任天台,心情振奋,因而栽下香樟,以示要勤政爱民、彰显美德。

  两人不由心中一动,陆游栽种苦槠以表“苦志”,符合当时心情;而陆淞栽种香樟,恐非仅“彰显美德”之意,可能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含义。想陆淞卸任后定居天台,繁衍生息,发展成现在有几万人的天台陆氏。这定居天台的决心,说不定就是在栽树时下的。香樟,暗喻美好庄园,亦在情理之中。

  不知何时,陆淞的后人为了看护这两棵树,移居这里,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,逐渐发展成东岙村,故东岙村民大多姓陆。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呵护下,这两棵古树才能历经风霜而依然葱郁。

  陆淞的后代几万人,遍布天台城乡及临海、宁海、仙居等县市。革命英烈、著名作家陆蠡就是陆淞的第二十八世后裔。陆淞之墓位于始丰街道龙潭村后的小考尖山南坡上,1996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每年清明节扫墓者数以千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澜

    (1263—1339)元莆阳人,字叔渊。隐居吴中,自少时不娶,闭门读书,训徒以自给。平生喜吟咏。有《叔渊遗稿》。

  • 陈时政

    陈时政,澄迈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一五九四)举人。任赵州同知,升开封府同知。事见清光绪《澄迈县志》卷一一。

  • 邹迪光

    常州府无锡人,字彦吉,号愚谷。万历二年进士。官至湖广副使。年四十,罢官。工诗画,卒年七十余。有《郁仪楼集》、《调象庵集》、《石语斋集》、《文府滑稽》。

  • 宗晋

    宗晋,字丽生,常熟人。诸生。有《揖山楼诗》。

  • 李泌

    李泌(722---789),字长源,京兆(今西安)人,唐朝大臣。天宝中,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,深得玄宗赏识,令其待诏翰林,为东宫属言。为杨国忠所忌,归隐名山。安禄山叛乱,肃宗即位灵武,召他参谋军事,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,复隐衡岳。代宗即位,召为翰林学士,又屡为权相元载、常衮排斥,出为外官。

  • 何中

    (1265—1332)元抚州乐安人,字太虚,一字养正。少颖拔,以古学自任,学弘深该博。文宗至顺间,应行省之请,讲授于龙兴路东湖、宗濂二书院。有《通鉴纲目测海》、《通书问》、《知非堂稿》。

  • 陶宏景

    陶弘景(456年~536年),字通明,号华阳隐居,人称“山中宰相”,南朝梁时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中国南朝齐、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、医药家、炼丹家、文学家,晚号华阳隐居,卒谥贞白先生。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。

  • 章熙

    (1506—1575)广东海阳人,字世曜。嘉靖二十三年进士。授行人,历升户部员外郎,以失职贬为山东布政司幕吏,徙为南京国子博士。官至广西按察佥事,分司苍梧,坐治边过严,免归。

  • 高登

    高登(1104~1159)字彦先,号东溪,漳浦县杜浔乡宅兜村人,南宋强项廉介的爱国者,词人,宣和间为太学生。绍兴二年(1132)进士。授富川主簿,迁古田县令。后以事忤秦桧,编管漳州。有《东溪集》、《东溪词》。

  • 赵珍白

    赵珍白,嘉庆三年(1798)戊午举人。钦赐检讨衔,赵毓楠叔高祖。其诗见于《赵氏族谱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