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诗词古文>杨朴生平

杨朴生平介绍

杨朴(921~1003)北宋布衣诗人。字契元(一作玄或先),自号东里野民。>>查看杨朴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世居新郑东里(郑韩故城内),好学,善诗,天性恬淡孤僻,不愿作官,终生隐居农村。常独自骑牛游赏,往来于县境东里、郭店间。见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,就卧伏草中冥思苦想,每得妙辞佳句,立即挥笔成诗。曾独自带上手杖进入嵩山险绝处,构思成文100多篇。当时的士人学子多传阅诵读他的诗文。

  少年时与毕士安、韩丕同学友好。后来,毕士安官居相位,举荐杨朴于太宗,太宗爱其才,想授官任用,朴坚辞不受,作《归耕赋》以明志。太宗赠给束帛使他还乡。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诸陵道经郑州,特遣使赠朴茶、帛,并命其子从妙为官。

  朴所作诗俊逸潇洒,语言质朴精炼,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。类唐诗人贾岛、李涉。78岁去世,葬县城北20公里处袁堡村东。宋翰林学士李淑撰墓表,立石墓前。诗人黄庭坚过其墓拜谒,曾作诗悼念。

轶事典故

  宋真宗在位时,想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的大儒。有人就向宋真宗推荐了隐居在郑州的杨朴,宋真宗就下诏,让杨朴出来做官。杨朴实在不愿意做官,但是,皇宫侍卫非要他到京城亲自给皇帝说,于是,杨朴就在侍卫的陪伴下启程前往京师,晋见宋真宗。在皇宫里,宋真宗问杨朴:“我听说你会做诗?”杨朴平静地回答道:“臣不会。”他想掩饰自己的才学,他是最不愿做官的。宋真宗又问:“朋友们送你时,赠给你几首诗没有?”杨朴回答说:“没有。只有拙荆(妻子)写了一首。”宋真宗好奇地又问:“是什么诗,可以告诉我吗?”于是,杨朴把临行时妻子写的一首诗念了出来:“更休落魄贪酒杯,且莫猖狂爱咏诗。今日捉将宫里去,这回断送老头皮。”这个故事被大文豪苏东坡写在了自己的笔记里,一次,苏东坡的夫人因为生气而哭泣,苏东坡就把杨朴的这个故事讲给她听,苏夫人听到这首诗,不禁破涕为笑,一腔怨气烟消云散。不过,这次被宋真宗召见后,杨朴写了《归耕赋》,来表明自己归隐乡野的志向。无奈,宋真宗只好放他走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师鼐

    五代吴越时禅僧。嗣雪峰义存。闽王曾请其于清风楼斋坐。后住越州诸暨越山,号鉴真禅师。《祖堂集》卷一一、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九有传,并录其诗偈3首,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庄梦说

    庄梦说,泉州(今属福建)人。宁宗嘉定七年(一二一四)为仙游尉。事见清乾隆《晋江县志》卷一一。

  • 张惠言

    张惠言(1761~1802)清代词人、散文家。原名一鸣,字皋文,一作皋闻,号茗柯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嘉庆四年进士,官编修。少为词赋,深于易学,与惠栋、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“乾嘉易学三大家”。又尝辑《词选》,为常州词派之开山,著有《茗柯文集》。

  • 张嵲

    张嵲(1096—1184),字巨山,襄阳(今湖北襄樊)人。徽宗宣和三年(1121)上舍中第,调唐州方城尉,改房州司法参军,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。 

  • 孟栻

    常州路无锡人,字叔敬。顺帝至正初以儒试吏,迁处州,专司学校,调温州。用荐授溧水州同知,升福州路判官。以浙东宣慰副使致仕。

  • 朱煌

    朱煌(1772—1849),字辉甫,号勿轩,青县钱海庄(今属沧县)人。少孤贫,读书刻苦,寒暑无间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补博士弟子员。嘉庆九年(1804)举于乡,而时乖命蹇,十上公车不第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),擢巡宁夏道,道光二十八年(1848),宣宗勤求吏治,稔知公名。特传旨召之,期将大用。公行至西安,遘疾还乡,事乃寝。道光二十九(1849)年正月六日,卒于家,春秋七十有八。诰授中宪大夫。著有《勿轩小草》、《环山善后事宜》、《武经七书摘要》等书。

  • 朱服

    朱服(1048-?)字行中,湖州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熙宁六年(1073)进士。累官国子司业、起居舍人,以直龙图阁知润州,徙泉州、婺州等地。哲宗朝,历官中书舍人、礼部侍郎。徽宗时,任集贤殿修撰,后知广州,黜知泉州,再贬蕲州安置,改兴国军卒。《全宋词》存其词一首,格调凄苍。

  • 赵开心

    赵开心(?—1662),字灵伯,湖南长沙人,清初官吏。明崇祯进士,官至兵部员外郎。顺治元年,授陕西道监察御史。是岁有自称故明皇太子者,令故明贵妃袁氏及故东宫官属内监等视之,皆言不相识。开心及给事中朱徽疏请详审,下法司,自承为京师民杨玉。以开心疏言“太子若存,明朝之幸”,论死,上命免之。

  • 周良翰

    周良翰,字定安,号玉山。陕西蓝田县城周家巷人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中举,十六年(1659)进士。由于他治密政声远闻,内议迁升,时遇继母丧,丁忧归里。服满考选内阁中书未仕。居乡20余年,每日教诸生读书,治学严谨,受业者多有登科。曾纂修县志,邑人皆称先生而不呼名字。

  • 盛贞一

    贞一,马彦奇妻,早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