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诗词古文>冯梦祯生平

冯梦祯生平介绍

冯梦祯(1548—1606),字开之,号具区,又号真实居士,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。著名的佛教居士。明代诗人。公元1577年(明万历五年)进士,官编修,与沈懋学、屠隆以气节相尚。后因得罪宰相张居正,被外谪广德州判,复又累迁南国子监祭酒,3年后被劾罢官,遂不复出。移家杭州,筑室于孤山之麓。因家藏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,遂以此名其堂为“快雪”。冯梦祯为人高旷,好读书,好奖掖后学。诗文疏朗通脱,不事刻镂。著有《快雪堂集》64卷、《快雪堂漫录》1卷、《历代贡举志》等。>>查看冯梦祯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冯梦祯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,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,年五十八岁。万历五年(1577)二甲三名进士,官编修与,沈懋学、屠隆以气节相尚。张居正丧父争情,梦祯诣其子嗣修力言不可,忤居正,病免,万历二十一年(1593)补广德州判官,量移行人司,副尚宝司丞,升南京国子监司业,迁右谕德,署南京翰林院,再迁右庶子,拜南京国子监祭酒”。三年后被劾罢官,遂不复出,移居杭州,筑室于孤山之麓。

  梦祯因家藏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名其堂曰“快雪”。著有《快雪堂集》六十四卷,《快雪堂漫录》一卷,及《历代贡举志》,均《四库总目》并传于世。钱谦益为之作《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》,称其深禅学,其佛乘之文为时所称。

  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紫柏北上京师搭救为民请命的南康太守吴宝秀,冯梦祯、汤显祖等紫柏好友极力规劝,紫柏给冯梦祯回书云:

  承手谕教我甚深。弟徐思之,断发如断头,倘再计山林可以避祸,朝市取祸必易,则尚有头可断矣。所以甘受报缘,初不暇生心趋避也。且舍境何以锻心哉!

  紫柏在与汤显祖的书札中亦有“断发如断头”之语,但用语委婉谨慎,不及此书直截坦白。同期另一封书札中,紫柏也表达了对冯梦祯等江南挚友关切与爱护自己的感激之意:

 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,始得展手示,徐读之。备悉先生并江南法侣深护智愿之心,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,况贫道耶?第先生与诸法侣深护之心固美,然皆不遑裂利害而计之。……又吾曹断发如断头也,更有何头可断哉!然先生并诸法侣,深护智愿,敢不知好恶!……不委先生迩来,于逆顺关头果能得自受用三昧否?此贫道切望于先生者也。此真语也。辱先生特遣兴肇,持手示召贫道,如不以直心答先生与诸法侣,此非佛弟子本色。……癸卯三月初七日。

  此书撰于紫柏圆寂前九个月左右。从书中可知,冯梦祯在紫柏滞留京师期间,特遣人召紫柏南归,以避锋芒。但已置生死于度外的紫柏,没有听从冯梦祯等挚友的劝告,仍然在风声鹤唳的京城为营救吴宝秀而奔波,最终为群小所忌,坐化狱中。

  紫柏真可(公元1543—1603年)圆寂后,冯梦祯悲愤异常,抑郁久之,二年之后,忧愤而死。正如陆符所云:

  余考大师蒙难,挺身抗救止,于中甫(于玉立)一疏,事虽无及,犹足为宗风吐气。至发愤流叹,欲哭欲泣,托于诗歌而见诸文辞,则反得于师明德而友达观之汤义仍(汤显祖)。若夫闻难旁皇及承讣痛哭呕心,一文以抒写平生,发挥其末后之光焰,当首属之先生(冯梦祯)。……师以万历癸卯腊月灭度,是岁与先生书,尤加痛切。甚以死机不远,折其游湖高情。乃大师既逝,先生亦不久旋劲,若夙照而预谶者。

轶事遗闻

  明代以后,西湖龙井茶叶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,受到人们的青睐,但由于产量有限,冒充“西湖龙井”的赝品也粉墨登场了。

  有一次,快雪堂主冯梦祯随老友徐茂吴又是仔细察看,又是取一小撮经冲泡后品尝茶汤,结果是再三摇头,竟没有一家是正宗“龙井”。

  后来,有一家送来一小包茶叶,口口声声说绝对是真品。徐茂吴再作尝试,其香味果然与众不同,有一种豆花的清馨。然而,茶农以及龙井寺的和尚却群起而攻之,说徐茂吴弄错了,这一小包茶叶才是赝品,他们大家的全是本山“实货”。

  冯梦祯平日爱饮“西湖龙井”,但对鉴别真假“龙井”并不内行。他见徐茂吴遭“围攻”,自己也有口难辩,只得拉着老友离开龙井村回城。一路上徐茂吴不断地数落刚才那些赝品“龙井”的假像,冯梦祯感叹:“伪物乱真如此!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曾道唯

    曾道唯,字元鲁,一字自庵。南海人。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(一六一〇)进士,授刑部主事,转郎中奉差,江南审决,浙江恤刑多所平反,升常镇兵备道。明思宗崇祯七年(一六三四),历升湖广左参政,晋都察院左都御史,以父九十在堂,陈情终养。卒年七十六,有《介石斋》诸集。清黄登《岭南五朝诗选》卷四有传。

  • 张巡

    张巡(708年—757年11月24日),字巡,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(《新唐书》本传载为邓州南阳)。唐代中期名臣。唐玄宗开元末年,张巡中进士,历任太子通事舍人、清河县令、真源县令。安史之乱时,起兵守雍丘,抵抗叛军。至德二载(757年),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,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,在内无粮草、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,前后交战四百馀次,使叛军损失惨重,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,遮蔽了江淮地区,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。终因粮草耗尽、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。后获赠扬州大都督、邓国公。唐宣宗大中二年(848年),张巡绘像凌烟阁。至明清时,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。

  • 邹缉

    (?—1422)江西吉水人,字仲熙。洪武中举明经,授星子教谕。永乐中官翰林侍讲。三殿失火,诏求直言,上疏极言时政得失,于营建北京工役之重,居民迁徙之苦,僧道供养之盛,贪污剥削之酷,言之尤切,几得祸。官至右庶子兼侍讲。

  • 何妥

    隋西城人,字栖凤。父何细胡。本胡人,通商入蜀,因家于郫县。妥少机警,有口才,知乐律,而好臧否人物。文帝时累迁至国子祭酒。尝言苏威不可信用,以是与威有隙。出为龙州刺史,终于国子祭酒任。谥肃。有《周易讲疏》、《孝经义疏》及文集等,已佚。

  • 周士皇

    周士皇,字伟臣,号静庵,武昌人。康熙癸丑进士,历官通政使。

  • 祝道桩

    祝道椿,清嘉庆年间(1796~1820)人士。生平不详。

  • 徐振

    唐末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能诗,所作《雷塘》、《古意》二诗,为韦庄收入《又玄集》中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

  • 曹伯启

    曹伯启(1255—1333)元文学家。字士开。砀山(今属安徽)人。元世祖至元中,荐除冀州教授,累迁集贤侍读学士,进御史台侍御史,出浙西廉访使。泰定初以年老告退。天历初,起任淮东廉访使,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,辞疾不起。赠河南行省左丞,谥文贞。性庄肃,奉身清约。著有《曹文贞公诗集》(一名《汉泉漫稿》)十卷。生平事迹见《曹文贞公诗集》附录曹鉴《溢文贞公神道碑铭》、《元史》卷一七六。

  • 周玄

    福建闽县人,字微之。与黄玄皆出林鸿门下,称二玄。永乐中以文学征,授礼部员外郎。尝挟书数千卷,居长乐高柄家,读书十年,卒业尽弃其书,谓已尽在腹中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。有《宜秋集》。

  • 殷芸

    (471—529)南朝梁陈郡长平人,字灌蔬。励精勤学,博洽群书。齐永明中,为宜都王行参军。梁武帝天监中,累官秘书监、司徒左长史。普通中,直东宫学士省。武帝命作《小说》十卷,世称《殷芸小说》。今有辑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