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孙合
唐末五代时明州奉化人,字希韩。幼受知于方干。好孟、荀、扬雄之书,尤慕韩愈文。昭宗乾宁四年登进士第。任校书郎、河南府文学,累迁左拾遗。朱温篡唐后,著《春秋无贤人论》以寄愤,归隐于奉化。著书纪年悉用甲子,以示不臣后梁。著有《孙氏小集》、《孙子文纂》、《文格》等,均佚。
- 卓文君
卓文君,汉代才女,西汉临邛(属今四川邛崃)人,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。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。以“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”为著名。
- 韩翃
韩翃,唐代诗人。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天宝13年(754)考中进士,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建中年间,因作《寒食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。韩翃诗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。
- 朱仲明
徽州路休宁人,号北轩。泰定帝泰定年间陈栎主小桃源诗盟,仲明诗居第一。
- 沈贞
长兴人,字元吉,号茶山老人。元末,隐居横玉山中。笃学,博通经史,尤长于诗。安贫乐道。
- 王粲
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阳郡高平(今山东微山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由于其文才出众,被称为“七子之冠冕”。初仕刘表,后归曹操。
- 胡旦
胡旦(955-1034年),渤海(今山东惠民)人,字周父,喜读书,少有才学,善于文辞。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(978)戊寅科状元。后因上《河平颂》,议论时政,忤怒太宗,贬为殿中丞。后来,胡旦又上《平燕议》,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,受太宗赏识,起为左补阙,复值史馆,迁修撰,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。
- 郑守仁
台州黄岩人,号蒙泉。幼著道士服,长游京师,寓崇真宫,斋居万松间,一夕大雪填门,僵卧读书,不改其乐。京师号为独冷先生。顺帝至正间出主白鹤观。善诗。有《蒙泉集》。
- 张若渟
张若渟(tíng),张廷玉七子。生于1728年,由贡生纳资为郎,乾隆十四年(1749年)捐刑部湖广司主事,授刑部主事,入值军机处。以郎中出为云南知府,升四川建昌道,入为太仆寺少卿,历通政使,内阁学士,补工部侍郎。1800年晋兵部尚书,改刑部尚书;卒于1802年;赠太子太保,谥“勤恪”。
- 王丹桂
王丹桂(生卒年不详),金代道士。字昌龄,号五峰白云子,利州(今四川广元市)人。师事金代道教宗师马钰(马丹阳),修习全真教义。隐于昆嵛山神清洞。工填词,笔调流畅清雅,有词集《草堂集》一卷,收其词一百四十馀首,皆宣扬早期全真教旨,与马钰同一格调,多赠寄答和之作,内容均是宣说早期全真教义,警诫世人觉悟人生梦幻,断恩爱,弃名利,以求达仙真之位。《全金元词》收其词六十二首。生平见其《草堂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