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陈与义
陈与义(1090-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,汉族,其先祖居京兆,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,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(现在属河南)。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,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,同时也工于填词。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,却别具风格,尤近于苏东坡,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,自然浑成,著有《简斋集》。
- 田顼
(1495~2562)字希古,又字太素,号柜山,延平府尤溪县三十五都(今大田县石牌乡)人,少颖异不凡,年二十一,举正德丙子乡荐。庚辰上春官,列高等,登辛巳科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。时与苏紫溪先生称为中国四才子。与张治、廖道南以文章相砥砺。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,著有《太素集》。
- 习凿齿
(?—约384)东晋襄阳人,字彦威。博学洽闻,以文笔著称。桓温辟为从事,累迁别驾。温出征伐,凿齿或从或守,每处机要,善尺牍论议。以忤温旨,出为荥阳太守。后以足疾居家。及襄阳陷于前秦,苻坚馈赠甚厚。寻襄、邓反正,朝廷欲征典国史,会卒。有《汉晋春秋》,以蜀为正统。另有《襄阳耆旧传》等。
- 曹操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- 自悦
自悦号白云,天台人。明洪武初被召,赐还。
- 阮元
阮元(1764~1849)字伯元,号云台、雷塘庵主,晚号怡性老人,江苏仪征人,乾隆五十四年进士,先后任礼部、兵部、户部、工部侍郎,山东、浙江学政,浙江、江西、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广总督、云贵总督等职。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体仁阁大学士,太傅,谥号文达。他是著作家、刊刻家、思想家,在经史、数学、天算、舆地、编纂、金石、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,被尊为三朝阁老、九省疆臣,一代文宗。
- 醉客
醉客,失其名,孝宗淳熙十一年(一一八四)曾于临安向一科举失意士人索酒。事见《夷坚志·三志壬》卷五。
- 荣九思
北平无终人。荣权子。高祖武德间任齐王李元吉记室参军。元吉多匿壮士,九思为诗刺之,元吉弗悟。太宗贞观间,历任主爵郎中、给事中、黄门侍郎。
- 李宗闵
李宗闵(787-843)唐代大臣,远支宗室,牛李党争的另一主人公。唐高祖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之后。字损之,行七。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,元和三年又中贤良方正、能直言极谏科,授洛阳尉。七年入为监察御史,累迁礼部员外郎。
- 张回
字仲昌,椒之子。初能言,即问道是何物,众不能答,概然失笑而叹。五岁欲传经籙,父曰∶“且读儒书。”对曰∶“祖书不读,读他书何为?十岁嗣教,能辟谷导引之道,日行数百里,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,元至正十三年赠“玉清辅教弘济真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