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Luò

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姜姓。姜太公之后公子骆,后世子孙以祖名为姓。二是殷纣臣子恶来革的玄孙名为大骆,子孙以其名为姓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,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,后改为骆姓。

骆姓早期发源于今山东境内。秦汉至魏晋时期,北方的陕西,南方的浙江已有骆姓人。永嘉之乱时,骆姓南下,与原居浙江会稽的骆姓相融合,逐渐形成会稽郡望。隋唐时期,骆姓在今河南洛阳、内黄等地繁衍迅猛,成为著姓,并逐渐北迁至今河北、山西等地。宋元时期,江浙一带骆姓,播迁到今福建、广东,后又逐渐远迁云、贵等地。明初,骆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北京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沿海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。如今骆姓尤以广东、贵州、北京等地为多。

骆姓历史人物有骆宾王,唐代文学家。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,他撰写《伐武曌檄》,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。徐失败后,他不知所终。其诗擅长长篇歌行,内容多写个人哀怨,为初唐四杰之一。骆绮兰,清代女画家、诗人。早年丈夫去世,潜心于诗文书画创作,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情。其出众的诗画才情,深得清袁枚、王昶诸等文坛名士的赏识。

骆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二位。


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,以王父字为氏。望出内黄、会稽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恶来草之玄孙曰大骆,子孙以名为氏。(见《史记》)

▲<汉>骆俊,乌伤人,陈留相。<唐>骆奉先,三原人,右骁卫大将军。<清>骆秉章,花县人,四川总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阿勺普

    读音:Diēsháopǔ彝族姓氏。源于氏族图腾,“地阿勺普”,即以凤为图腾的“凤(氏)族”。或以族名代姓;或为单姓“凤”,盖取“地阿勺”汉意而得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
  • 諾關

    读音:Nuòguān【综】彝族姓。云南宁蒗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師宜

    读音:Shīyí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

  • 皓星

    读音:hào xīng与“浩生”同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即浩星氏,亦即浩生氏。星、生字古通用。”参见“浩星”、“浩生”条。

  • 读音:Mù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,62,86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收载, 未详其源。 (按: “㭤”, 鸟名, 一说乃鹧鸪之别名; 或云为鹗属,此

  • 长梧

    读音:cháng wú家有长梧,因以为氏,如长柳、长桑之类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瞿鹊子问长梧子曰:吾闻诸天子、圣人不从事于务。(见《庄子·齐物论》)

  • 查甘他塔爾

    读音:Zhāgāntātǎ’ěr【综】 清时蒙古镶白旗中有查甘他塔尔氏(259)。

  • 蘇雅爾

    读音:Sūyǎ’ěr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布伦之妻为苏雅尔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Yùn【源】见《玉堂字汇》(62)。一说,蔚氏本作熨氏(9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xī【源】 ①周大夫封于昔(故城在今山西昔阳)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7,60)。②朝鲜族姓。【望】 汝南(17,418)。【变】 通作夕(60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、湖北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