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ìn

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邑名为姓氏,战国时楚大夫尚,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,后来尚被分封到靳(今湖南长沙一带),食采于靳,称为靳尚,后世以采邑为姓。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。西晋末年,匈奴族有靳氏,有靳淮自立为王。

靳姓发源于湖南。楚国大夫靳尚,系以地名为姓氏,靳尚封地靳江,其地在今湖南长沙、宁乡一带,如今此地还有靳江河、靳江村、靳家冲、靳家祠等地名。楚亡于秦后,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。汉初,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,传子靳亭后,因故被免去袭爵;另一位功臣靳彊被封汾阳侯,其子靳解、孙靳胡、玄孙靳忠等,俱袭汾阳侯,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。隋唐时期,靳姓有迁徙至今河北、河南、山东者。两宋时期,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元代,靳祥、靳德进父子由潞州(今山西长治)徙居今河北大名。明初,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、陕西等地。明清以后,靳姓逐渐在内蒙古、甘肃、东北等地散居。如今,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河南、河北等省为多。

靳姓历史人物有靳歙,西汉开国将领。秦末跟从刘邦起义,以军功赐爵建武侯。楚汉战争中,多次击败项羽部将,略定江陵,汉朝建立,封为信武侯。靳辅,清朝大臣,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,后升为内阁学士,河道总督。当时黄河决堤,不复归海,靳辅继承和运用前人的“束水攻沙”的经验,因势利导,筑堤束水,使河水重归故道。著有《治河方略》《靳文襄公奏疏》等。

靳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二位。


【源】①靳,春秋时楚地小国,后为楚大夫采邑,楚大夫靳尚之后,子孙以邑为氏(17,60,62)。湖南有靳江,源自湘乡县大凫塘,经宁乡县,至黑石渡注入湘江,过楚大夫靳尚墓前,因名(87)。②河西靳氏。源出匈奴屠各族(70,242)。③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杨树沟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蒙古(344)、回(178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西河(17,60,418),汾阳(261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南,河北等省多此姓,二省靳姓约占全国汉族靳姓人口62%。 【人】靳尚,春秋时楚上官大夫(21,62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鸡泽、阜平、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老河口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回族、锡伯族、仡佬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楚靳尚之后。食采於靳,以邑为氏。” 靳邑在今湖南长沙附近。②或出自匈奴族。十六国时前赵有靳淮,匈奴人,大将军。

汉代有靳歙、靳疆; 唐代有靳智翼,画家; 宋代有靳东发; 明代有靳贵; 清代有靳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瑪

    读音:Báimǎ现行藏族“姓氏”。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。此“姓” 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。(按: 藏族同胞人际交往时多不称姓而称名,且一般也无姓。其名多为四字构成,“白玛”乃是从宗教角度所取名字

  • 读音:hū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9,60,62)及《广韵》(11)。即呼姓(60,62)。②古并州有虖池,即今滹沱河,居其旁者因水名为氏(91)。【望】 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晋时沛(故城在今

  • 读音:Xuán【源】 牟夷以防、玆二邑奔鲁为食邑,故鲁大夫有玆无还,后因以为氏(17)。一说,即兹。参见兹姓。【它】 兹、玆二字,音同义别。玆,黑也,归玄部;而兹,蓐也,又国名,归草部。参见《康熙字典

  • 那貴

    读音:Nāguì【综】 土族姓。汉姓为那(195)。

  • 尼錫哩

    读音:Níx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宁古塔、巴颜和罗等地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宁古塔及巴颜和罗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斯內

    读音:Sīnéi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,汉姓肖、魏(161)。

  • 读音:jiǎo【音】 亦音禄(Lù)(60)。【源】 ①齐太公之后有角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一说,春秋时齐顷公子角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春秋时卫国元君角之后,以名为氏(60,62)。【布

  • 读音:Biā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,为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以星辰为姓氏。杓,北斗第五、六、七颗星的名称,又叫 ‘斗柄’,宋有杓拶。”

  • 读音:yé【音】荼氏有三音,Tú、Shū(22)、Yé(80)。参见荼(Yé)。 【源】①殷时旧姓,见《潜夫论》(60,63)。或即屠氏所改(91)。②春秋时齐公子荼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③

  • 读音:Piáo【源】 ①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【人】瓢雄,明时太和人,正德中任湖北长阳县典史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太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