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Kuí

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汤灭夏后,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,建大隗国(今湖北秭归东南一带),后被灭。其子孙以原国名为氏。二是淑隗和季隗之后。春秋时,狄人讨伐廧咎如时,俘获两个女子淑隗和季隗,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,称隗氏。

隗姓今尤以北京、河北为多。

隗姓历史人物有隗嚣,东汉人。王莽末为当地豪强拥立起兵,初附刘玄,自称西州上将军,后归光武帝。又叛,屡为汉军所败,忧愤死。

隗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二十六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魁(Kuí)(91)、归(Guí)(84)。【源】①古帝大隗氏(一说鬼隗氏)之后(17,60)。②春秋时翟国隗姓,子孙因氏焉(6,17,21,70),盖以姓为氏。翟即狄,春秋时赤狄,高车族(70)。晋魏之世,氐、叟、屠各等族均有隗氏,见《晋书》(70,242)。③西夏人姓(24)。④清满洲八旗姓萨察氏之后改为隗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【望】西河(1,60),河西(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隗林,秦时丞相,见《史记》(15,21,70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亦广: 今河北之辛集,辽宁之清原、建平,山西之大同、阳泉、忻州,湖北之监利、老河口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引 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注云: “春秋时翟国姓,子孙因氏焉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 有丞相隗林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 则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芈姓 (据 《姓考》)。隗,周代国名,楚同姓国。隗,《左传》作夔,即今湖北秭归县东夔子城。秦有隗林; 汉有瑰嚣。”

一音wěi,亦现行姓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吉節

    读音:Jíjié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读音:jiāo【源】 ①周时莒国之后有郊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 ②春秋时楚国有郊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③《穆天子传》有正公郊父,郊姓或始此(60,62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(91)

  • 读音:yàn齐太公后有彦氏。(见《路史》)▲<宋>彦室,叙州人,道士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南之芷江、广东之澄海、安徽之泾县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

  • 都佳

    读音:Dūjiā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辉发、索伦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后改为都氏(180)。 【人】清宗室觉罗阴德保之妻为都佳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辉发、索伦地

  • 玆丕

    读音:Zīpī【源】 系自曹姓。春秋时莒子玆丕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,63)。【变】 亦作〔兹丕〕(75)。

  • 读音:Chù/Chwu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86)。

  • 读音:J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洪湖市有分布。此姓系洪湖市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读音:tóng匈奴大当户有铜姓。(见《汉书·電光传》)

  • 读音:Bǐng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,其后用祖先封地“邴”为姓,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,以“丙”为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,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,居者以地为姓。

  • 空侯

    读音:Kōnghóu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新纂氏族笺释》云: “空姓出自空侯氏。”可见确有空侯氏,唯不得其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