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樊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景王之孙封于阳樊(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),后因以为氏(8,1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周景王之孙封阳樊 (按: 《广韵》载: ‘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。’),有阳樊氏。” 阳樊,周畿内邑,其地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,现名皮城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景王之孙封于阳樊(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),后因以为氏(8,1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周景王之孙封阳樊 (按: 《广韵》载: ‘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。’),有阳樊氏。” 阳樊,周畿内邑,其地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南,现名皮城。
读音:xià mén周景王大夫下门子之后,因以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晋有大夫下门聪。(见《世本》)
读音:yǔn【音】 亦音沿(Yán)(86)。【源】 ①高阳帝时有允格,后因氏(17)。允格为古帝少昊之孙(7,15,17,21,60)。 ②相传为黄帝庶子伯儵之后(17,62)。 ③允姓之戎,居于瓜
读音:mì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古帝燧人氏之臣知命之后,以名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江苏武进(31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、山西之
读音:Shīlǐ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唐有失里·忙伽罗;元有失里·门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dà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3)。【布】 江苏宿迁(62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新疆伊吾(370)等地均有此姓。待,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Yuèzh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称: “鲜卑姓。” (按: 疑此即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三字姓“越质诘”之讹。)《姓氏词典》注称: “西秦乞伏国仁破鲜
读音:qú fù匈奴属酋有渠复氏。(见《汉书》)汉武帝时属国酋渠复,累封昆侯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读音:Hàn【源】 春秋时曹大夫翰胡之后,见《姓考》(9,11,17)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【望】济阴(17,418)。【布】广东化州(315)、浙江江山(325)、河南巩县(301)、北京
读音:Zhōngdào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uōlèqīnqímùkè【综】 清蒙古人姓。郭勒沁齐穆克特克慎,清蒙古正蓝旗人,嘉庆中历任库伦办事大臣、左都御史、礼部尚书(254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