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qián

【音】 针氏有Zhēn、Qián二音,且源出不同(26)。参见鍼(Qián)姓。【源】 黄帝之后有箴姓之国,见《国名记》。箴、鍼古时二音通读,其音亦通用(26)。故鍼氏系自箴姓。【变】 后改 针氏(62)。【人】 鍼惠,明时济宁人,神宗时如皋县知县,见《通州直隶州志》(215)。

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 注云: “陈僖公之孙鍼子,以所食邑为氏。” 陈为舜后。妫姓。故此之鍼氏当以邑为氏,系出妫姓。②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 “康叔后。”康叔,卫之始封君。此当系出姬姓。

春秋时鲁有鍼巫、鍼季; 陈有鍼宜咎。

一音zhēn,亦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索察喇

    读音:Suǒchálǎ【清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)。【人】 索察喇郭济,清满洲正蓝旗人,世居吉林乌拉,从征吴三桂有功,授骑都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
  • 諸葛

    读音:Zhūgě【源】①黄帝有熊氏之后有詹葛氏,齐人语讹诸葛,见《世本》(12,62)。②夏商时诸侯葛伯之后(12)。居诸县(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30里),谓之诸葛。又云,葛氏本琅邪诸县人,徙阳都(故

  • 克布柯特

    读音:Kèbùkētè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索住之妻为克布柯特氏(260)。

  • 烏喇特

    读音:Wūlǎtè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见《国史·内扎萨克传》(23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翁克都济讷尔、哈达等地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那英泰之妻为乌拉特氏,镶白旗蒙

  • 棠溪

    读音:Tángxī【源】 春秋时吴国传二十四世而灭于越,其后有棠谿氏,棠溪氏、唐谿氏等(19,2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堂溪〕、〔唐溪〕(7,21),而别于棠谿。【人】 棠溪典,汉时颖川人,五官中郎将(6

  • 读音:Hàn【源】 ①汉禅让于魏后,子孙有以汉为姓者(12,17,60)。三代之时,天子诸侯传国,支庶传氏。其传国者,国亡,则以国为氏。三代之后虽有国号,无问嫡庶,皆以氏传,而谓之姓。如汉家虽亡,亦称

  • 蒙括

    读音:měng kuò【源】金时蒙古人姓(56,60,62)。一说,即蒙古氏(71)。 【人】蒙括仁本,金时礼部员外郎,为夏国生日使(21)。金代女真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金氏有大兴主簿蒙括

  • 東宮

    读音:Dōnggōng【源】 其先出于春秋时列国世子,居东宫而不得立者,其后因以为氏(7)。一说,为春秋时齐公子得臣为世子,不敢居上位,常居东宫,其后以东宫为氏(12,17,60)。

  • 乙速弧

    读音:yǐ sù hú原为代郡津名,魏赐太原王显为乙速弧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乙速弧氏,代人,随魏南迁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三字姓》)▲<后魏>,乙速弧佛保,都督。<唐>

  • 读音:Tuán/Twa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