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Fǔ

【源】 ①有虞氏之后有辅氏(60,62)。有虞氏即舜,受尧禅为天子,以其先国于虞,故称有虞氏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辅跞之后(6,17,60)。一说,晋智果别族于太史氏为辅氏(12,17,60)。③或以地为氏。辅,古地名,故城在今陕西朝邑西北之辅氏城。【望】 扶风(17,418)。【布】 湖南攸县(283)、上海嘉定(351)、浙江萧山(209)、嘉善、山西万荣、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辅粮,汉时尚书令(21)。辅公祐,唐时齐州临济人,杜伏威封之为舒国公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多有分布: 运城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以及雁北地区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有虞氏后有辅氏。” 帝舜号有虞氏,故又称虞舜。此当系出妫姓。②郑樵注云:“姬姓,晋之公族也。本荀氏,又食邑於智,故又为智氏。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,其宗别为辅氏。今河东有此姓。望出扶风。” 此则以邑为氏。

三国时蜀有辅匡(按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作“辅臣”,误),巴郡太守;宋代有辅超,莱州团练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那

    读音:gǔ nā【源】 唐时非汉族姓(60,62,81)。【变】 后改为谷氏(26,62)。【布】 唐时昌乐(故治在今四川宜汉东北)有此姓(60,62)。【人】 谷那律,唐贞观中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(

  • 石古若

    读音:Shígǔruò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之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舒古苏〕(24,63)。【望】 金源(71)。

  • 馬海波

    读音:Mǎhǎibō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蒋觉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Yán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言偃。春秋时,孔子弟子言偃,曾任武城宰,影响很大,后代遂以其名为姓。二是战国时,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,有以韩言为姓者,后简化为言姓。言氏发祥于江南地区,

  • 读音:Sh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云南东川(380)、台湾高雄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老河口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公言

    读音:Gōngy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Dé【源】 ①汉时有得来,见《三国志》(17,62)。得氏当始于此。②清时贵州贵阳府麻乡长官司长官得氏,姓始于明朝(72)。③明、清时云南宾川州金沙江巡检司土巡检为得氏(253)。【布】 河南洛

  • 读音:Tǒng【音】亦音痛(Tòng)(15,80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12,15,17,60)、《广韵》(11,80)。而今之统氏,当为元时统古兴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河南(17,60,

  • 读音:qí蕲春侯之后,以国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  • 摯疇

    读音:Zhǐchóu【源】 古诸侯国之后有挚畴氏,见《千家姓》(1,17,60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风俗通义》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源于任姓,古诸侯国之后有挚畴氏。挚畴,古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