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guān【音】 冠氏有二音,起源各异,世分两姓(16,63)。参见冠(Guàn)姓。【源】相传古贤者贤冠子之后有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2,15)。吴(今江浙地区)人之姓。见《姓苑》(2
读音:Duò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大陆北方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: “现代北方有(此姓)。”
读音:bǎo宝氏,见《姓苑》。宝篆庆,元人,皇祐进士。(见《奇姓通》)▲〈元〉宝鲁,高平人,中书省检校官。
读音:Sūlóng珞巴族姓氏。当由 “布瑞” 所改,本部落名,或以为姓。(按: 苏龙部自称为“布瑞”。布瑞人全部沦为奴隶后,才被其他部落的人称为“苏龙”,意为“在森林里腐烂的人”。见 《中
读音:Juéyóu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转引 《左传》有载,其注“厥繇”云: “《左传》作 ‘蹶由’。《姓源》云: ‘吴王支庶之后。’ (《姓觿》)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读音:Yīn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氏,源于管姓。管仲七世孙修,从齐国逃到楚国,任阴邑大夫,其后人因以为姓。二是以采邑为姓氏。阴为周王朝的采邑,有大夫阴忌、阴不佞,其后以邑为姓
读音:Dōnglǐ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栗陆氏之臣东里子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大夫子产居东里(故址在今河南新郑故城内),其支庶因以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望】荥阳(17
读音:Bùzhúhǔ辽代女真族姓氏。金元之时译作 “孛术鲁”、“博术鲁”; 明代译作“都罗”; 清,则融为满族,译作“博都里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读音:Zhěshé【源】 破落那、者舌等系汉时西域小国、曾遣使朝贡,是以国为氏,见《北史》(60,62)。一说,汉时西域康居国人,朝贡北魏者有此姓,见《世本》(7,12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
读音:Lóuyá【综】 ①拉祜族姓。云南金平三区拉祜西(黄苦聪人)之氏族名,汉姓为杨(134)。②哈尼族姓。世居云南金平,汉姓为王(13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