虖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9,60,62)及《广韵》(11)。即呼姓(60,62)。②古并州有虖池,即今滹沱河,居其旁者因水名为氏(91)。【望】 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晋时沛(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北)人有此姓,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云: “音 ‘乎’。《姓苑》云: ‘沛人’。”②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之说云: “虖,即呼姓。”③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云:“古并州有虖池,即今滹沱河,源出山西省五台山,流入河北平原,居者以水名为氏。”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9,60,62)及《广韵》(11)。即呼姓(60,62)。②古并州有虖池,即今滹沱河,居其旁者因水名为氏(91)。【望】 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晋时沛(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北)人有此姓,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云: “音 ‘乎’。《姓苑》云: ‘沛人’。”②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之说云: “虖,即呼姓。”③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云:“古并州有虖池,即今滹沱河,源出山西省五台山,流入河北平原,居者以水名为氏。”
读音:náng【源】 ①系出芈姓。楚庄王之子贞,字子囊,贞之孙名瓦,字子常,为令尹,以王父之字为氏(7,9,11,15,17)。②春秋时齐国有囊氏(9,11,12)。【望】 楚郡(17,418)。【人
读音:Dùxī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171,435)。珞巴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其姓名结构特点为:先名后姓。如: 许果·杜西,“许果”为名字; “杜西”是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
读音:Mùlán【源】 木兰氏,任城人,见《姓苑》(6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苑》 注云:“木兰氏,任城(今山东济宁)人。”或作“沐蘭(兰)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今
读音:gē shū【源】唐时突骑施,原属西突厥,有哥舒部。以部为姓(6,12,17)。又,唐时西突厥十姓中有哥舒厥俟斤、哥舒处半俟斤,均属努失毕部(428)。哥舒氏当出于此二部。 【变】后改为哥氏(6
读音:gāng刚,姓。(见《正字通》)伐齐取刚寿。(见《史记·穰侯传》)
读音:Zhà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朔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Pēng【源】 春秋时齐公族有泙氏(17,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注云: “极罕见姓”,未详其他。
读音:Gùzhā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阿伙家支,四川美姑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Dié【综】 蹀错,春秋时卫臣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云:“蹀错,卫臣。”卫,周代诸侯国,姬姓。文王子康叔之封国。
读音:Niǔ【源】 见《尚友录》(21)。【望】 吴兴(17,21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山西平陆(29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宜兰、台北(68,261)、河北保定等地均有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