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Pú

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于姒姓,有扈氏之后。他的后人曾为西羌酋长,家中有池长蒲草,形状与众不同,谓之蒲家,因以为姓。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。相传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州(今山西永济西),于是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氏。

蒲氏发源于山西,郡望为河东郡,后世各地蒲氏多由此出。汉末魏晋,北地蒲氏族人有避兵火而徙于四川者。魏晋至隋唐时期,蒲氏发展不是很快。唐末五代时期,北方蒲姓族人纷纷迁入南方,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均有蒲氏族人入居,并有一支进入福建福州一带。两宋时,四川蒲氏一族发展显赫。宋朝末期,阿拉伯人蒲寿庚由广东广州徙居福建泉州,降元后异常显贵,子孙散居于福建、广东。元朝时期,眉州青神人蒲源徙居兴元(今陕西汉中)。明初,山西蒲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湖北、安徽等地。明末清初,四川蒲氏族人有远迁云南、贵州者,而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两湖之蒲氏族人徙居今重庆、四川。如今蒲氏族人在全国分布渐广,尤以四川省为多。

蒲姓历史人物有蒲松龄,清朝文学家,世称聊斋先生。年少时即以文章闻名,然屡试不中,一生穷困潦倒,靠教书度日。他的《聊斋志异》赋予花妖狐魅爱憎情仇,故事曲折离奇,文笔细腻动人,被视为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。

蒲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九位。


【源】①帝舜之师蒲衣,蒲姓始此,见《风俗通》(1)。②有扈氏之后,世为西羌酋长,因家池中生蒲草,长五丈,节如竹形,为时人所异,称之为蒲家,因以为氏(1,6,60,242)。③系自隗姓。蒲系赤狄之国,以国为氏(11,21)。④黄帝之子少昊氏之裔,蒲子国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)。⑤帝舜之裔封于蒲(故城在今山西隰县西北),即蒲依故国,后灭于商,子孙以国为氏(17,62)。⑥清时满洲八旗姓普佳氏后改为蒲氏(180)。⑦瑶(118,121,225)、彝(130)、阿昌(142)、回(177)、土家(387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河东(17,21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四川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蒲姓人口56%。 【人】蒲昌,汉时詹事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邱北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苗、瑶、黎、侗、土家、布依、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姒姓,有扈氏之后,为启所灭,世为西羌酋长。《晋书·苻洪传》: 因其家池水生昌蒲,长五丈,五节。形如竹,时人遂以为蒲家,后改为苻 (按: 原文如此,‘苻’ 当作 ‘蒲’)。今蜀中多此姓。望出河东。”此以事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夏封舜后於州蒲,因氏。”此以地为氏,系出妫姓。③为满族姓氏“普佳” 氏所改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汉代有蒲昌; 宋代有蒲永升,成都人; 明代有蒲大顺,永州人; 清代有蒲松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洪果拉

    读音:Hóngguǒlā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候补笔帖式永禄之妻为洪果拉氏(260)。

  • 白佳

    读音:Báijiā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兀鲁特、察哈尔等地(260)。②清满洲镶黄旗、正蓝旗中均有白佳氏(259,260)。【变】亦作拜佳(23)。【人】 正蓝旗满洲马甲哈尔萨之妻为白佳氏

  • 青簡

    读音:Qīngjiǎn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邑田

    读音:Yìti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,21)。疑为邑由氏之讹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乃“邑由”之误,盖由、田形近而讹。)参见“邑由” 条

  • 读音:cóng尧时有丛枝。(见《庄子》)相传汉金日磾之后,迁山东文登县之家岘,遂以为姓。(见《池北偶谈》)▲<明>丛叔横,文登人,诗人。

  • 读音:Hu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汉、苗(20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云南镇雄(331)、四川筠连(205)、台湾彰化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

  • 白揚提

    读音:Báiyángtí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,为鲜卑族之吐谷浑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白楊(杨)提”云: “吐谷浑别帅有白杨提姓。见 《魏书》。杨,一作扬。”

  • 斥普

    读音:Chìpǔ彝族姓氏。或称“琐氏普”。“普”,氏族之意; “琐斥”即“梨”。“斥普”即“梨(氏)族”,或取其汉语意思“梨”谐“李” 以为单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
  • 灵姑

    读音:líng gū越王余善后有灵姑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春秋越>灵姑浮,大夫。

  • 读音:Lí【源】 ①上古有昆连氏,一作厘连氏,其后有骊氏,见《路史》(8,17,60)。②周时姬姓之戎在骊山者,史书称为骊戎国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24里),后灭于晋,其后有骊氏,见《姓苑》(6,7,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