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í

籍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晋国大夫荀林父的一孙子负责管理晋国典籍,其后代中有用籍作为姓氏者。二是春秋卫国有籍圃、齐国有籍丘,居住地人有以籍为氏者。

籍姓历史人物有籍淡,春秋时晋国大夫。相传一次出使东周,周王问籍淡晋国准备贡什么东西,籍答说晋国从未受过王室赏赐,何来贡物?周王列举王室赐晋国器物的旧典,责问籍谈怎么能“数典而忘其祖”。这是“数典忘祖”典故的由来。

籍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五位。
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荀林父之孙伯黡,为伯氏,司晋之典籍,其后以官为氏(7,11,12,17,60)。②汉时上邽有籍水(在今甘肃天水西南),卫地有籍圃(60,62)。又,周置籍县,故治在今四川仁寿西北。或以水为氏,或以地为氏。【变】 ①一作藉(17)。②晋大夫籍谈之后,至汉时裔孙籍环,因避项羽名改为席氏,见《尚友录》(63)。【望】 广平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(68,261)、河北任邱、山西代县、辽宁大洼、阜新、安徽淮南、北京等地有此姓。【人】 籍秦,晋上军司马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辛集、阜平,山东之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广东之高要、吴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满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出于伯氏。晋大夫荀林父为中行伯,孙伯黡以王父字为伯氏。司晋之典籍,故亦谓之籍氏。”此以官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上邽有籍水; 卫地有籍圃。或以地为氏。” 望出广平。

汉代有籍武、籍少公; 明代有籍贯,茶陵知州;又有籍一科,嘉靖举人,任知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壁

    读音:Xībì【源】 西夏人姓(31,57,95,240)。或即昔毕氏(240)。一说,西壁为鲜卑之音译,当源出鲜卑(212)。【人】 西壁讹答,西夏太傅,党项族(31,57,436)。

  • 读音:liáo宋微子后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梁余

    读音:liáng yú晋下军大夫梁余子养之后,本卫人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读音:fúgān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清时山西大同府蔚县有此姓(59)。

  • 读音:Xián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引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‘齐景公有勇臣成, 其后以名为氏。’”或作“瞯”。

  • 徒河

    读音:Túhé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来源: ①历史上的辽西鲜卑族姓氏。古有徒河城 (在今辽宁锦州市),以地名为姓。②五代时后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河氏。亦作徒何。”

  • 哈吉普那

    读音:Hǎjípǔnà珞巴族姓氏。乃奴隶之姓,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之哈吉氏 (族),而为哈吉普那氏,此为氏氏连排之姓。“哈吉”,主人姓; “普那”,(奴隶)自己之始祖名,又以名为氏,氏氏相连,

  • 鞏伯

    读音:Gǒngbó【源】 ①周大夫巩伯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②晋大夫巩朔,称巩伯,后有巩伯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晋大夫巩朔,称巩伯,后有巩伯氏。

  • 师尹

    读音:shī yǐn三公官也,以官为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

  • 莽奴特濟吉

    读音:Mǎngnǔtèjìjí【综】清镶白旗蒙古马甲托克托和之妻为莽努特济吉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