碽
【源】 明太祖有妃碽氏,见《明太常寺志》,系高丽人(60,62,63)。
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载,其注据《明·太常寺表》 云: “高丽姓。明太祖妃䂵氏。”
【源】 明太祖有妃碽氏,见《明太常寺志》,系高丽人(60,62,63)。
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载,其注据《明·太常寺表》 云: “高丽姓。明太祖妃䂵氏。”
读音:xíng以地为氏,或以水为氏。(见《汉刘宽碑》)
读音:Kāizhào历史上罕见 “复姓” (按: 今或称之为 “璧联姓”)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 “开” 引《朝野杂记》 云: “宋赵山,增姓为开赵山。” 既为“增姓”,原之赵姓并不废
读音:sē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63)。②蒙古(369)、布朗(156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云南镇雄(331)、曲靖(62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台湾台东、桃园、台北(64,68,
读音:Tángxī【源】 春秋时吴国传二十四世而灭于越,其后有棠谿氏,棠溪氏、唐谿氏等(19,2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堂溪〕、〔唐溪〕(7,21),而别于棠谿。【人】 棠溪典,汉时颖川人,五官中郎将(6
读音:Shéléngyī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护军玉僧住之妻为佘楞伊氏(260)。
读音:niē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0)。涅氏县,在上党郡(汉置,故治在今山西武乡西55里故城村),当以地为氏(60,62)。一说,古有涅阳县,因位于涅水(在今河南镇平西北,亦称赵河)北岸而得名,居者
读音:Yúqī【源】 周封少昊之后于祁,而置莒后兹舆徙于计。二世兹丕复归莒,至纪公为纪姓,传30世而灭于楚,其后有莒氏、万氏、莒子氏、舆期氏、兹丕氏、展舆氏等(19,21)。
读音:P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。或系萌字之讹(7)。【布】 台湾桃园、屏东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Báhànnà【源】 北周时人姓,见《后周书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á lüè【综】 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苏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7,12,27,60)。一说,即拔略氏(70)。亦作〔拔畧〕(7)。【人】拔略昶,北魏时都督(6,21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