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uàn

【源】 ①战国时魏有爨襄,见《战国策》(17,60)。当为爨氏之始(60,62)。②春秋时楚令尹子文之后,受姓班氏,西汉末食采于河南爨邑,遂以邑为氏(17,62)。③晋时爨为南夷著姓,以国为氏(6,12,60)。今白族姓(139)。【变】 一作〔爨〕(17)。【望】 晋昌(17,21,60,418),建宁(12)。【布】 云南(139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爨肃,西汉时河南尹(21,61)。爨勋,明时郴州判官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景县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解》注云: “战国时魏有爨襄,系爨姓始祖。” ②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爨为南夷著姓,以国为氏。”爨,我国古代地名,当在今云南东部; 又为古民族之称,即今彝族之先。③郑樵注云: “望出晋昌。建宁大姓也;又,昌卫大姓也。”

后汉有爨肃,河南尹; 三国时蜀有爨琛,交趾刺使; 又有爨頠, 宁州刺史; 《华阳国志》 有爨习, 官至领军; 明代有爨勳,郴州判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ò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人姓之受为承受之受,字作受不作��,而音特异(26)。【望】 河内,见《姓苑》(15),历阳(17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

  • 曲吕律

    读音:Qūlǚlǜ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曲吕律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奇哩娄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

  • 读音:Fēn【源】 《山海经》云:有深目之国为昐姓(11,60,62)。一说,黄山为昐水源地,或其人以水为姓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并注其源: ① “音

  • 强梁

    读音:qiáng liáng【源】①春秋时卫大夫将军文子之孙名强梁,因氏(6,17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伯支庶有强梁氏(8,17)。③秦大夫强梁皋之后(17,62)。 【变】一作彊梁。《姓氏词

  • 扎拉爾

    读音:Zhālāěr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扎剌尔即《辽史》中的阻卜札剌部,至元时称札拉亦尔部(79)。当以部为氏(24)。此部人数众多,分散多个地区,居于阿难(亦称阿南)水东者,称穆呼哩扎拉尔氏。又有

  • 谿

    读音:qī【源】 ①春秋时吴王阖闾之弟夫概奔楚,楚封之于棠谿(故城在今河南西平),因以为棠谿氏。棠谿氏之后有谿氏(8,17,60)。②当以居于谿谷者为氏(60,62)。③剑有谿子,或工作剑者以器为氏,

  • 读音:Gé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上海嘉定有此姓(35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盈江、梁河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 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uó【源】 ①夏禹之御者国哀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当为国姓之始。②系自姜姓。春秋时国氏为齐之卿族,且世为上卿,子孙沿其氏(21,60)。一说,齐太公之后有国共伯,天子命相齐为国氏(6,9

  • 馬立芬卡爾他苦魯

    读音:Mǎlìfēnkǎ’ěrtākǔlù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属居于额尔古纳河的卡尔他苦鲁氏族之小姓(192)。

  • 哈齊特

    读音:Hàjí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霍商之妻为哈齐特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