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ān

【源】 春秋时傿侯之后有傿氏、焉氏、鄢氏、��氏(8,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傿亦作鄢,春秋时灭于郑,故城在今河南鄢陵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、高雄、台南、南投 (64,68,261)、山东沂水(332)、新泰(359)、乳山、北京、辽宁丹东、浙江杭州、河南驻马店、湖北枝城、青海等地均有此姓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辽宁之清原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太原及长治、陕西之韩城、福建之邵武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《路史》 云: “傿侯之后有傿氏、 焉氏、 鄢氏、 ��氏。”其注 “” 云: “傿,妘姓国,灭於郑,后以名氏。”则知焉氏系出妘姓。

北魏有焉古延; 唐代有焉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烏程

    读音:Wūchéng【源】 乌程县,故城在今浙江湖州。古有乌程氏居此,善酿酒,故以名县,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(60,62)。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 云: “县名。‘

  • 斡爾喀

    读音:Wòěrkā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元史·列传》有奇奇尔,即斡尔喀氏。

  • 武褚

    读音:Wǔchǔ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

  • 读音:Jié【综】源出不详。与橘姓不同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湖北蒲圻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桔,或指“桔梗”,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暗蓝色或

  • 读音:yuān【音】 又音Juān(17)。【源】 楚公族有蜎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【望】 楚郡(418)。【人】 蜎渊,春秋时老子弟子,有《蜎子》13篇(7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

  • 读音:Wū/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

  • 阿鹿桓

    读音:ā lù huán【综】 鲜卑人姓。北魏孝文帝时改阿鹿桓氏为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27,60,70)。一说,改为桓氏(7,12,2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

  • 读音:Ch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)。【变】 一作〔〕(9)。【望】 京兆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缠子,汉时人,著书,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(9,11,1

  • 读音:Láng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邑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鲁懿公的孙子费伯在鲁国为大夫,私自占据郎城(今山东鱼台东北),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郎。二是南匈奴有郎氏,满族也有郎氏。郎姓发源

  • 读音:dàn【源】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(15,60)。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,因避仇改为亘氏、旦氏(15,60)。③宋绍兴三年,以国讳,避赵桓之名讳,改桓氏为亘氏、旦氏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60,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