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潘六奚

潘六奚

读音:Pānliùxī

【源】匈奴人姓。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魏,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,后人讹误以为破六韩,见《北齐书·破六韩传》(27,70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破六韩”据《魏书》云: “破六韩,单于之苗裔。初,呼厨泉貌入朝汉,为魏武(按: 即曹操)所留,遣其叔父去卑监国。魏氏方兴,率部南转,去卑遣弟潘六奚率军北击,军败,奚没於魏,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。后人讹为“破六韩” 氏,此当以名为氏,出自匈奴。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历史上蒙古族单于的后裔,最初称为厨泉貌,入汉朝”云云,不确。汉时何以有“蒙古族”?且,蒙古族之首领称“”,不称“单于”;所谓“最初称为厨泉貌……”,盖文言断句有误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魏书》:“初,呼厨泉貌入朝汉”——“”,当初,从前,“”字与下诸字不可断开,“”不可单独译作“称为”,“呼厨泉”者,盖南匈奴单于也。“” 字,或有,或无,似为人名尾音,或即衍字。且南匈奴“最初”也不叫 “厨泉貌”。——笺注於此,以正后学。)又,“魏氏”,这里指拓跋魏,亦即北魏。

”,疑当音 “lù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乜列

    读音:Nièliè【综】 《北史·阳平王新成传》载:顺阳王仲景娶故尔朱天光之妻乜列氏(27)。

  • 读音:Zōu【源】 见《风俗通》(1,7,9)、《史记》(11)。【变】 亦作〔鮿〕(1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氏急就篇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《史记》有鲰生。(按:

  • 读音:Jǐ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据《郡国志》云: “以国名姓氏。己国,高阳之裔,即南郡邔县,以国为氏。地在今湖北宜城县北五十里。郡望: 高密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音qǐ,未注明其为姓。

  • 阿勒班

    读音:Ālèbān金代女真族姓氏,乃女真之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jí【源】 ①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伋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②齐太公之子丁公伋之后有伋氏(60)。【布】 台湾台南、嘉义等地均有此姓(64,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贵池有分布。

  • 惹龔

    读音:Rěɡōnɡ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納米

    读音:Nàmǐ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读音:ao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帝颛顼之师大敖的后人以祖辈名字命姓,有敖姓。二是出自芈姓,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凡是被废或被弑得不到谥号者,均称之为敖,其后有敖姓。敖姓望族

  • 乙那娄

    读音:yǐ nà lóu乙那娄氏,改为娄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三字姓》)

  • 赫齊拉

    读音:Hèqílā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雅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何齐拉〕(260)。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何吉勒氏(259),正蓝旗满洲马甲达敏之妻为和奇勒氏(260),〔何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