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ú

【源】 居于湖上,因以为氏。如河氏、澓氏之类(60,62)。【布】 浙江江山(325)、江苏武进(314)、广东新兴(316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4,68,261)、江西新干(400)、辽宁阜新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湖沐,宋时太常博士,知广州(15,21,24)。湖澄,明时连州人,永乐中交趾谅江府照磨(15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朔州,新疆之塔城,河南之义马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新余,广东之高要,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居於湖上,因以为氏。如河氏、澓氏之类。”

宋代有湖沐,太常博士; 明代有湖澄,交趾谅江府照磨; 又有湖湘福,宁州吏目; 清代有湖腾蛟,温州府教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夫

    读音:dà fū【源】 古为大夫者,以官为氏。《宣和博古图》有大夫始鼎,即大夫氏(60)。【人】 大夫但,汉时人,见《汉书·淮南厉王传》(7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,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

  • 读音:Huáng【综】 源出不详,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潢”本水名,《广舆记》载:潢河出南阳分水岭。居於此者

  • 读音:Qiú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,负责制皮,后代以官名为姓氏。二是本仇氏,为避难改为裘氏。三是以采邑为姓氏。春秋时卫国有大夫被分封在裘邑,其后人用裘为姓

  • 读音:zé【音】 今亦音Zuò(86,91)。【源】 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。与窄通,亦即笮(60,62)。【望】 陇西(17,418)。【布】 上海(91)、嘉定(351)、辽宁沈阳(91)、安徽淮

  • 读音:Quē/Chiue, Chywe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Tì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惕龙,明时福建龙溪(今并入海澄)人,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(故城在今罗定)知县(15,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

  • 申叔

    读音:shēn shū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食采于申,后以为氏(7,12,17,60)。【人】 申叔豫,春秋时楚国贤人(7,21)。申叔环,宋时仁寿人,进士,见《四川总志》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

  • 富爾吉特

    读音:Fù’ěrjítè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三达色之妻为富尔吉特氏(260)。

  • 把古

    读音:Bǎgǔ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把古,金时部落名,以部为氏(23)。【变】 清时改译为拜格(24)。【望】 广平(71)。【人】 把古咬住,金宣宗时平西节度使(71)。清时译为拜格珠,平西

  • 读音:chóng【源】 周宣王时卿士仲山甫之后,避仇改为种(6,11,12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种嵩,东汉时河南洛阳人,官至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