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Fēi

【源】 系自偃姓。棐国,春秋时郑国之棐林(故城在今河南新郑东25里),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①以国为氏,古棐国,偃姓,郑之棐林即是(据 《姓考》)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注“即棐”,引 《集韵》 云: “裴,即裴,汉侯国,在魏郡,或从木。”棐,同裴。即棐,县名。”其地在今河北肥乡南,音féi。此与 《姓氏词典》所注有别。②“以地名为姓氏。棐林,春秋郑地(据《姓觿》),故地在今河南新郑县东二十五里。二说(按: 指①、②) 系指一处。” (按: 既“指一处”,不当视作二源。其实,古之棐国与棐林并非一处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注“” (一) 之⑧云: “春秋时郑国地名,即棐林,故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南。”音fěi。亦与 《姓氏词典》所注不同)。姑收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堵師

    读音:Dǔsh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谱》亦载,其注云: “系春秋时郑国堵师叔的后代。”一作“覩 (睹)斯”。

  • 喇摇

    读音:Lǎyáo阿昌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,原意为“骨头”。汉姓为“王”,乃是对阿昌化了的汉族王姓之称。对阿昌本族之王姓则称“喇纳”(意为“黑”),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阿昌族》。

  • 读音:Zú【源】见《广韵》(62,80)、《姓解》(7,9,12,21)。【变】亦作鉐(7,11)。【望】彭城(11,12,15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注云:

  • 读音:Huà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鄂洛

    读音:luò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打牲丁喀木西勒图之妻为鄂洛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chún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炎帝之裔,周武王封淳于公,后灭于杞,因氏,其后有去于为淳氏者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60,62)。②出于夏后氏之裔淳维之后(60,62)。③彝族姓(130)

  • 读音:Píng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战国时韩国君将少子封于平邑(今山西临汾一带),其后以平为氏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齐国晏平仲后代以父名为姓。平姓后来在河内郡发展成望族。平

  • 胡札爾

    读音:Húzhá’ěr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胡札尔氏(256)。

  • 读音:Q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。此姓系吴川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南篤爾

    读音:Nándǔ’ěr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亲军保亮之妻为南笃尔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