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àn

【源】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(15,60)。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,因避仇改为亘氏、旦氏(15,60)。③宋绍兴三年,以国讳,避赵桓之名讳,改桓氏为亘氏、旦氏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云南镇雄(331)、甘肃永昌(392)、江西新干(400)、台湾高雄、桃园(64,68,261)、四川武胜(321)、汉源(336)、垫江(337)、中江(345)、彭县(354)、纳溪、乐山等地均有此姓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、老河口,湖南之益阳,贵州之普安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藏、土家、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①“周公旦之后。”周公,武王弟,名旦。此当系出姬姓。②又云:“齐桓公之后(有)桓氏,避仇改为亘氏、旦氏。”(按:齐有二桓公:一为姜姓,即公子小白,春秋时第一个霸主;一为田氏,名干,即齐太公,战国时齐君。)《姓氏词典》以为,此指“春秋时齐桓公”,故当系出姜姓。③其注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“宋绍兴三年,因国讳改桓为旦氏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óu【综】 宋嘉熙进士犹道明(15,24,62)。《正字通》作犹道明。犹字省笔虽为犹,然用之于姓则有别,《正字通》误也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正字通》云: “犹

  • 季紃

    读音:Jìxún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源于楚之先族祝融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舒穆布魯

    读音:Shūmùbùlǔ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长生之妻为舒穆布鲁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wěi见《姓苑》。汉伟璋,光禄勋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Zh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河北隆化(344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东之鱼台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

  • 讎子

    读音:Chóuzǐ【源】 春秋时陈桓公生昭,昭生来将,来将生卑为雠子氏,见《世本》(2,3,7,62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讐子〕(2,3)。②后改为雠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

  • 公旗

    读音:gōng qí【源】 春秋时齐悼公之子公旗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4,7,9,17)。【人】 公旗蕃,战国时田齐威王时左执法(1,4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《风俗通》

  • 術魯

    读音:Zhúlǔ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系黑号姓(71)。【望】 彭城(71)。

  • 矍相

    读音:Juéxià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矍相(故城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西),因氏(6,7,12)。亦见《姓苑》(6,7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鲁大夫

  • 校师

    读音:xiào shī郑人欲毁乡校,子产曰是吾师也,因有校师氏。(见《姓源韵谱》)郑子产称乡校为师,遂曰校师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