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
【源】 ①环原之间属羌,敏珠、密藏、康诺三种最强,见《涑水纪闻》。故甘肃多敏姓(60,62)。此姓出自羌族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回族姓。【望】 南昌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湖北之武昌,河北之辛集、乐亭,山西之朔州,甘肃之舟曲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。其注引 《涑水纪闻》 云:“环原之间属羌,敏珠、密藏、康诺三种最强,故今甘肃多敏姓。”敏珠,羌族别部,或以部为氏,省而为 “敏” 姓。
【源】 ①环原之间属羌,敏珠、密藏、康诺三种最强,见《涑水纪闻》。故甘肃多敏姓(60,62)。此姓出自羌族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回族姓。【望】 南昌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湖北之武昌,河北之辛集、乐亭,山西之朔州,甘肃之舟曲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。其注引 《涑水纪闻》 云:“环原之间属羌,敏珠、密藏、康诺三种最强,故今甘肃多敏姓。”敏珠,羌族别部,或以部为氏,省而为 “敏” 姓。
读音:Hàn【源】 见《玉篇》(17,62)。【望】 东莞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玉篇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Wūlíng【综】 金人之姓。《金史》有乌陵用章为大兴尹,封卫国公(17,62,63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希姓录》 注云: “乌陵用章,金国人。”疑此姓
读音:Zhǎnyú【源】 系自曹姓。春秋时莒黎比公次子展舆之后(8,17,60)。历史上罕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莒后有展舆氏。”莒为赢姓之国,故此当系出赢姓。
读音:Zhènméng【综】 古氏,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
读音:Hún/Hwen,Hwu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福建平潭有此姓。
读音:Shēng’éqí【综】 清正红旗汉军西安协领刘绍熊之妻为生额齐氏(260)。
读音:hú sù【源】 见《孔至姓氏录》(7,24,60)。高车部人姓,疑即斛薛之异译(7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斛斯氏,见《孔至姓氏录》(7,24,60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
读音:Zhōng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,生州犁,入楚,食采于钟离(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),因氏(6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郧公钟仪之先仕楚,以所食邑为氏,楚大夫钟建乃其后
读音:fá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武王之弟周公之第二子凡伯之后,以国为氏(6,9,12,15)。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。【变】 一作(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
读音:Quē/Chiue, Chywe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