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īng

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,为侯国,在汝州叶县(故城在今河南叶县),其后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 【望】颍川、汝南(17,21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浙江、安徽等省多此姓,2省应姓约占全国汉族应姓人口41%。 【人】应劭,东汉汝南人,官拜泰山太守,著《汉宫礼仪故事》、《风俗通》等书(21,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侯爵,武王第四子 (封於应)。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。” 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谓 “今河南宝丰县西南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 云: “在今河南鲁山县东。”) 此当以国为氏,系出姬姓。望出汝南、颍川。(又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据 《广韵》 称: “周武王封应,其后以国为氏。” 所引有误。《广韵》 注 “” 云:“……又姓。出南顿。本自周武王后,《左传》 曰:邦、晋、应、韩,武之穆也。” 录以备考) ②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历史上西域人姓氏,如应疵。” 未道其详。 (按: 应疵, 《姓氏考略》 作“䧹疪”。)

汉初有隐者应曜,居淮阳山,与四皓俱被召,曜独不至,时人语之曰: “商山四皓,不如淮阳一老。”其玄孙顺,后汉将作大匠; 八代孙应劭,集解 《汉书》。后周有应用,江南人; 清代有应宝时,浙江永康人。

或音yìng,亦现行姓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于佳

    读音:Yújiā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护军伍格之妻为于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yuān【源】 冤句,县名,故城在今山东荷泽西南,因以为氏(15,21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寃〕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姓苑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冤句,县名,因以为氏。”

  • 耶午

    读音:Yēwǔ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
  • 奚灘

    读音:Xītān明代女真族姓氏。《朝鲜李朝实录》 收载。此姓金代则作“石盏”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Wū乌姓的来源主要是以官名为姓氏,出于姬姓。少昊以鸟名任命职官,有乌鸟一职,其后人便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,是乌姓的最早起源。乌氏最早繁衍发展于今天山东、江苏沿海一带。历史人物有乌获,战国时秦国

  • 昂佳

    读音:Ángjiā锡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其后改为单字姓“昂”。)

  • 读音:lǜ【源】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藘, 姓也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则音lǘ,姑兼收。

  • 梗陽

    读音:Gěngyáng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梗阳(即祁氏邑,故城在今山西清徐),其后以邑为氏(7,60,62)。②春秋时秦宣太后之弟封梗阳君。因以为氏(6)。【人】 梗阳巫皋,春秋时秦大夫(9,

  • 其連

    读音:Qílián【综】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242)。其连系綦连所改,为代北姓。其连或即祁连,祁连为地名,故其连一姓当源于以地名为名的部落名。

  • 读音:Shǔ【源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唐代有鼠尼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