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à

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(1,6,7,12,17)。②唐初有粟末靺鞨,为高丽别种,姓舍利,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,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,即渤海王,始称大氏。大者,女真人语尊长之称(7,24,60)。清时满洲八旗有赫舍利氏,或为大氏之裔(71)。【望】 东莱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大挠,相传黄帝命其始作甲子,见刘恕《外纪》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,今河北之尚义、山西之临汾、安徽之界首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大庭氏之后。”大庭,古天子之号,或谓炎帝时诸侯,或谓即神农氏,其后有大氏。②又云: “大填、大山稽,并黄帝师; 大款为颛帝师”,皆为大姓之先。③又引《礼记》云: “大连,东夷之子。” 则此之大氏出自东夷之族。④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注云: “高丽别种渤海王大乞乞仲象”,唐武后时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分王高丽故地,后其子荣祚,中宗封为渤海郡王,是粟末靺鞨之姓大氏,在唐初已然。唐初粟末靺鞨臣属于高丽, 李破高丽, 粟末保东牟山, 后为渤海王, 姓大氏; 辽南府宰相大康。又,中京留守大公鼎,皆渤海人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满族》 则称: 靺鞨人的姓。据 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记载: “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,姓大氏。” 如: 渤海国王大祚荣,之后又有大彝震、大虔晃、大玄锡等等。有人据此认这“”是单姓,其实恐怕是误解,这“”字可能是其名的第一个音节。⑤清代满族姓大佳氏改为单字姓“”。

一音tài。

唐有大明; 金有大兴国; 明有大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珠爾根

    读音:Zhūěrgēn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源自金姓阿勒根氏(23)。凡二派,出索伦、黑龙江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清满洲正蓝旗中有朱尔根氏(259),正白旗满洲马甲福德之妻为朱勒根

  • 读音:Guān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86)。黄帝时乐官泠沦氏,亦作伶伦氏,其后有沦、伶、泠、伦四氏,以别支系(12,15,21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姑顽切,音 ‘鳏’。姓

  • 渠複

    读音:Qúf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即渠復氏。汉武帝时有渠複累。” “渠複累”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渠復累”,“複”、“復”今统统简作“复”。

  • 读音:wǎn【音】 亦音鸳(Yuān)(11,17,80)。【源】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,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然,一说宛邑为地名,在今山东荷泽西(87)。 ②春秋

  • 呼里黎

    读音:Hūlǐlí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呼里黎氏(256)。

  • 商佳

    读音:Shāng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鄂和(23,63,18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商氏(180)。【人】 商佳海保,清满洲镶蓝旗人,世居鄂和,康熙中从征陕西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

  • 宾牟

    读音:bīn móu楚臧孙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宾牟贾侍坐于孔子,孔子与之言及乐。(见《礼记·乐记》)

  • 措靈

    读音:Cuòlíng【源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

  • 读音:Zh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,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呼付

    读音:Hūfù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据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历史上的罕见复姓。后改姓‘呼’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