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īn

【源】 ①因,商时侯国,见《姓考》(17)。周穆王西征,至于因氏,见《穆天子传》(60)。是以国为氏。②周时遂国(故城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之遂乡),春秋时灭于齐,遂人四族有因氏,见《左传》(7,9,11,17,21)。【望】 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武汉(91)、山西平陆(298)、台南、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因礼,明时山西曲沃人,景泰庚午举人,历陕西清涧、山东禹城教谕,后迁松江教授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、忻州,湖北之武汉、利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侗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因氏,遂人之四族也。”遂,春秋时国名,今山东之宁阳西北有遂乡,即其故址。《左传·庄十七年》: “十九年夏,遂因氏,颌氏、工娄氏、须遂氏飨齐戍,醉而杀之,齐人歼焉。”此以族为氏。又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古代有掌管郊外的官,称之为遂人,因氏,乃遂人四族之一。”与郑说有别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 《穆天子传》天子西征,至于因氏 (郭注): ‘国名’ 是以国为氏。”

唐代有因畅; 明代有因礼,景泰举人; 又有因纲,成化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尒綿

    读音:Ěrmiá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又作��绵。 即尔绵氏。”

  • 读音:Chè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五代史》 收载。“五代时有掣拨”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é【源】 ①商纣王之谀臣蜚廉(一作飞廉)之子名革,后因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0)。 ②相传为汤臣夏革之后(60)。③革、棘,古时为同姓(60)。④西夏人姓,见《宋史》(60)。⑤满、蒙古

  • 读音:Jiāng【源】 ①春秋时宋大夫栾氏之后有将,其后有将氏(17,60)。②周公子蒋男之后(17,62)。【望】常山(17,60,418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、台南、台中(68,261

  • 楊佳

    读音:Yángjiā【综】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杨佳氏(256)。锡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有载,后或改为单姓“杨”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Wěi【源】 ①帝尧之裔,刘累之后,杜伯为周宣王大夫,无罪见杀,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,其子士蒍之后,遂以为氏(6,9,15,17)。②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大夫食邑于蒍(故城在今湖北京山),因以邑

  • 瑞誐

    读音:Ruì’é【源】西夏人姓(240)。

  • 读音:Tī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60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初见于 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拓跋

    读音:Tuòbá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,鲜卑族谓“土”为“拓”,谓“后”为“跋”,故以“拓跋”为姓。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。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,北魏孝文帝,厉行改革,迁都洛阳,改鲜

  • 熱特

    读音:Rètè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沙呷家支,四川甘洛县腴田乡有此姓(13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