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出連

出連

读音:Chūlián

【源】 西秦乞伏国仁之先如弗,与出连、斯引、叱灵三部,自漠北出阴山,见《西秦灵》(12,27,60)。源出鲜卑,以部为姓(242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27,60,70,242)。②亦作〔乞连〕(7,24,60)、〔乞怜〕(62)。【人】 出连高胡,西秦乞伏述延时右辅将军(7,12,17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毕氏。又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西秦录》载:乞伏国仁之先如弗与出连、斯引、叱灵三部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“乞伏国仁之先。如弗斯引出连叱三部”——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断作“乞伏国仁之先,如弗斯引、出连、叱灵三部”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则作“其连、叱、灵三部”,似皆有所误),自漠北出阴山。因姓出连氏。乃出自鲜卑族。

西秦有出连·辅政,征虏将军;又有出连·虔,沙州刺史;又有出连·高胡,右辅将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輝羅

    读音:Huīluó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源自金时女真人会兰氏(23)。凡三派,出松花江、辉发、乌喇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

  • 读音:Xuàn【源】 后世有铉氏,当因宋避玄字讳时,加金旁以别之。如句字加草为苟,加系为絇之类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,63)。【布】 江苏铜山、山东泰安(62)、东平、台湾高雄(68,261)、

  • 景牛

    读音:Jǐngniú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uà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尼雅烏庸阿那

    读音:Níyǎwūyōng′ā′nà台湾高山族姓氏。高山族之朱欧人有此姓,其汉语意: “源于已故始祖乌庸(的)”——尼雅,意为已故的: 乌庸,男性祖先之名; 阿那(按: 或译作 “雅那”)

  • 將具

    读音:Jiāngjù【源】 春秋时齐公子将具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12,60)。【变】作〔将其〕(7,17,63),误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注其源: “姜姓。《英贤传

  • 公師

    读音:Gōngshī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桓叔成师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,60)。【变】 晋时公师藩,为成都王颖部将,为避景帝司马师讳改姓公帅氏(17,62)。【人】 公师偶,春秋时粤人,

  • 合丹

    读音:Hédān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
  • 读音:Jīng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以邑为氏。故城在今河北井陉境(11,15,17,21,60)。②春秋时鲁公族有陉氏,见《路史》(6,7,12,15,17)。③春秋时卫公族有陉氏(17,60,62)

  • 大拔

    读音:dà bá大拔氏,唐有突骑施首领,开元左武卫大将军燕山王大拔石失卑,生归仁,袭燕山王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突骑施首颌(之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