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ǔ

储姓的来源有三个。一是相传上古时有储国,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名为姓,称储氏,世代相传。二是周代虞储太伯其后以储为姓。三是以祖上名字为姓氏,春秋时,齐国有大夫字储子,曾与孟子相知。他的后代便以祖字“”为氏。

储姓发源于山东。据储姓家谱记载,储姓肇始于周,作相于齐,可知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、鲁一带,周朝时的储太伯被认为是储姓的始祖。晋以后,储姓渡江至江南,成为江苏望族。宋朝时期,储姓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宜兴、扬州等地。元末,储氏家族从宜兴迁往泰州。

储姓历史人物有唐代诗人储光羲,唐朝诗人,出身官宦之家,勤奋好学,开元间进士。后因仕途不顺,归隐终南山,以吟诗作赋为趣。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时,诗风质朴、古雅,富有民歌风韵。后人常将其与王维、孟浩然、韦应物、柳宗元并称。储泳,宋代诗人,随宋室南迁隐居于周浦,后代有些文人为了纪念储泳,称周浦为“储里”或“华谷里”。他的诗歌情景相融,代表作有《思归》。他还潜心研究道家经典,著有《参同契解》、《慎真篇解》。

储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一位。


齐大夫储子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

▲<唐>储光羲,兖州人,开元时诗人。<宋>储用,晋江人。<清>储欣,宜兴人,经学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Lùn【源】①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(62)。②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。大相曰论茝、副相曰论茝扈莽,各一人。亦号大论、小论,又总号曰尚论掣逋。唐太宗时,吐蕃大论薛东禄赞,始入朝,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

  • 蘇農

    读音:Sū'nóng【源】 西羌人姓(6,9,11,12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人】 苏农泥孰,唐贞观年间任左屯卫大将军、谷州刺史(6,12)。苏农金山,唐时西蕃酋,沙陀人,神龙年间任右骁卫

  • 读音:bǔ【音】 亦音步(Bù)(17)。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望】 荥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捕巡,汉时广宁人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未

  • 可频

    读音:kě pín北周王雄,泾州总管、庸国公,西魏恭帝元年赐姓可频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
  • 读音:Sh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rǎo绕氏,秦大夫绕朝之后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读音:Cè/Tseh,Tse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盘瓠之后有册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册安昌,唐时黄国公(60,61)。

  • 寒風

    读音:Hánfēng【源】 古有善相马者,寒风氏相口齿,见《吕览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Nó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上虞(279)、江山(325)、广东顺德(363)、江西萍乡(371)、新干(400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四川汉源(336)、江苏

  • 读音:mí父庙为祢,此从父而别氏也。后汉祢衡,字正平,平原人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次为氏》)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又音mí。”未详其源。古禰、 祢为一组异体字; 祢, 或作 “&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