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hōng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魏公子牟之后。魏得中山(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40里之新市城),以邑与之,子孙因以为氏(11,60)。 ②《逸周书》中有中旄父,中姓当出此(60,63)。 【望】太原(17,62,418)。 【布】云南东川(380)、河南巩县(301)、河北万全(326),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中、花莲(64,68,261)、江西新干(400)、龙南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中期,周时秦人(21)。中京,汉时少府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,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原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注云: “《逸周书》 有中旌父,中姓当出此。”②其注引《元和姓纂》 云: “ 《吕氏春秋》 云: 中尚,魏公子牟之后。魏得中山,以邑与之。子孙因以为氏。” 此当以邑为氏,系出魏氏。
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则称: “春秋时建立的中山国(在今河北正定东北),公元前406年被魏国所灭,子孙遂以邑为氏,中尚即是。” 显然有误。中尚乃魏公子牟之后,而不是中山国之后。

战国时秦有中期,辩土; 汉代有中京,为少府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圖卜蘇

    读音:Túbǔsū金代女真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金史·本纪》云: “特们群牧,图卜苏德寿。”此“以姓为氏”。或作“图布苏”。至清融为满族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,世居叶赫地

  • 读音:Lèi【源】 ①青阳氏(即黄帝)娶干类氏(即嫘祖),生少昊,后有类氏(8,14,21,60)。②夷姓,见《姓苑》(11,21)。【望】 高密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长清(317)、沂水(3

  • 黑齿

    读音:hēi chǐ当以国为氏,唐时百济西部有黑齿姓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出自南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▲〈唐〉黑齿常之,百济西部人,燕然道大总管。

  • 读音:dàng砀鲁赐,汉人,东海太守申公弟子。(见《奇姓通》)

  • 读音:Huā【音】华氏有Huà,Huā二音(19,63)。参见华(Huā)。今亦音Huá(396)。 【源】①夏仲康封观于西岳,曰华氏(60)。②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正考父食采于华(故城在今河南

  • 读音:Tiě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(4,17,62)、《姓考》(17)。②元时蒙古人姓(17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4)。④回(1

  • 读音:Chóu【源】 为雠子氏所改(60,62)。【望】 大梁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为雠子氏所改。”参见 “雠子”条。汉代有雠迁。

  • 读音:chū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宣王之臣有春子,名卫,见《尚书大传》。又,齐有春居,一作香居,见《吕氏春秋》。均在黄歇之先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 ②战国时楚相黄歇,号春申君,其后有春氏,见《风

  • 庶其

    读音:shù qí【源】 ①春秋时邾大夫庶其之后(6,7,9,12,60)。②春秋时莒纪公庶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邾大夫庶其之后。

  • 幺燕鳥

    读音:Yàyànniǎo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,其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 注云: “鲜卑姓。源于乞伏氏。”疑此非姓也。 乞伏, 或误作 “伏”。 , 玄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