㯁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62,80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音péi, 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㯁,姓, 见《姓苑》。”又据《康熙字典》云:“㯁,《姓苑》有‘棓’姓, 无‘㯁’ 姓。 《正字通》云: 俗棓字。”姑兼收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62,80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音péi, 其注引 《广韵》云: “㯁,姓, 见《姓苑》。”又据《康熙字典》云:“㯁,《姓苑》有‘棓’姓, 无‘㯁’ 姓。 《正字通》云: 俗棓字。”姑兼收。
读音:shì sī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士思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【人】 士思癸,春秋时晋人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(6,12,15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入“
读音:Shào【源】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之后有绍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望】太原(17,418)。【布】河南林县(343)、四川中江(3
读音:Wēndūěr【综】 锡伯族姓。汉姓有温(201,433)、文(201)。锡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 有载,后或改为单姓“温”、“文”。盖取温都尔之首音,谐以音近之汉字“温”、
读音:Nízhì’ē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 【变】 元时改称乃马真氏,明时改称尼麻车氏,至清又译作尼玛察氏(100,180)。
读音:yì rú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鲁季孙意如之后(6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鲁季孙意如之后。”季孙意如,即季平子,春秋时鲁国公族大
读音:Xiāngkǎ【源】 黔东南苗族姓(402)。
读音:yáng sūn晋邑,其先有食于扬者,犹臧孙然。秦有下大夫杨孙氏。(见《英贤传》)一作扬孙。
读音:lù【源】 ①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五鹿(故城在今河南濮阳沙鹿镇),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7,21)。②北魏孝文帝时改鲜卑阿鹿桓氏为鹿氏(6,7,21,70,242)。【望】 扶风
读音:Gǔtíbóxīyě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鹘提悉补野” 曰: “…… 《唐书·吐蕃传》作鹘提勃悉野。”详见“鹘提悉补野”条。
读音:Táng/Tar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