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鹿城诗集

鹿城诗集

十卷。明梁伯龙撰。生卒年未详。梁伯龙,字辰鱼,江苏昆山人。其套数小令集名《江东白苧》。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。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。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,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。伯龙乃填《浣溪记》付之。同时又有陆九畴、郑思笠、戴梅川辈,更选唱和,雅辞丽韵,流播人间。至今言歌词无不推昆腔,实伯龙作之始。故其诗独罕传于世。有《远游稿》己佚。此编以古今体类次,首卷有《鼓吹曲》、《横吹曲》、《相和歌辞》、《清商歌辞》、《子夜曲》、《舞曲歌辞》、《四时白苧舞歌》、《琴曲歌词》标目,或正言以明志,或婉语而引情,非世所常。其高者极声音之奥,穷造化之奇;其浅者不过略能骈赡而已。屠纬真序之曰:身有八尺之躯,而家无百亩之产。入媚其妻子而出傲于王侯。张大复《梅花草堂笔谈》亦称伯龙风流自赏,修髯美姿容,身长八尺,为词家所宗。艳曲清词,流播戚里。伯龙盖以韦布终其身。故纬真辈之言如此。集中篇什,如七古《松云歌》、《五台山歌》、《破瓢诗》、《落魄公子夜阑曲》、《双头莲叶歌》最为出色,律绝次之,古乐府则独具体格。伯龙顾曲名堂,不能自己,诗为其余艺。然在曲家中仍如凤毛麟角,不可多见。有明万历刻本。另外还存有抄本一部,二十八卷,分装为四册。首册扇页上钤有“古吴梁氏”、“晓峰鉴藏”和“金星轺藏书记”等印章。这很可能是梁氏后裔抄录的,后来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(字星轺)的文瑞楼所收藏。《文瑞楼书目》著录有此本“四册。传抄未刻本。”集前有三篇序文,即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中夏既望衡山文征明《梁伯龙诗序》,隆庆六年(1572)季秋南京大理寺卿琅琊王世贞《梁伯龙乐府序》及万历十年(1582)东海友人屠隆《梁伯龙鹿城集序》。王、屠二序也分别收录于《弇州山人四部续稿》卷四十和《白榆集》卷二中。从三序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四年之久,以及序中内容观之,《鹿城诗集》大概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编。有明万历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复堂文集

    四卷。《诗集》十一卷。《词集》六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撰。谭献原名廷献,字仲修,号复堂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同治六年(1867)举人,屡试不第。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。历官秀水县学教谕、安徽

  • 易理阐真

    六卷。清刘一明撰。此书著于《三易注略》之后,凡六卷。前四卷为周易阐真,后二卷为孔易阐真。卷首列图说一卷,凡四十余篇,前半皆推演河图洛书、先天后天之说,借易学以明丹家养生之术;后半则全系丹家之说。其注释

  • 论语顾氏注

    一卷。南齐顾欢(419-483)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欢字景怡,一字元平,吴郡盐官(今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道教思想家。好黄老学,通阴阳书,著有《夷夏论》、《三名论》。其作《论语注》,史志《释文·叙录》皆

  • 玉管照神局

    三卷。旧题南唐宋齐邱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宋齐邱,字超回,后改子嵩。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市)人,曾任殿直军判官、右司员外郎、同平章事等职,李璟封为楚国公。后获罪被废,自经而死。宋齐邱生当乱世,十分喜好术数,

  • 甬东山人稿

    七卷。明吕时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吕时,一名时臣,字仲文,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吕时曾游历齐梁燕赵故国,曾寄食于衡王、沈王诸邸,当时谓之山人。时年六十,即治生圹于句章之夕阳里。自撰墓

  • 济众新编

    八卷。朝鲜康命吉(生卒年不详)撰。康命吉,朝鲜太医,曾任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。此书以朝鲜许浚《宝鉴》为蓝本,删其繁冗重复之语,补其缺漏未备之方,重行编次而成。书中引用医籍二十一种,有《灵枢经》、《医学

  • 二酉委谈

    一卷。明王世懋(1536-1588)撰。王世懋,字敬美,时称少美。太仓人。好学而善诗文。曾官礼部主事等。王世懋著述宏富,有《奉常集》六十九卷等多部。《二酉委谈》一书乃随笔杂记,多说神怪之事。亦间作放达

  • 慧琳〈一切经音义〉引用书索引

    五册。1936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在沈兼士指导下编辑,商务印书馆出版。这部索引把慧琳、希麟书中所引各种书说分别汇列其目,按笔画多少为先后次序,并注出《音义》内的条目、卷数、页数和众经的卷数。如果想查

  • 说文引经考证

    八卷。清陈瑑撰。参见《说文举例》。此书是研究《说文》引经文字同异之作,陈氏自序云:“学者通经必先识字,不有《说文》,何从究《苍》《雅》之遗文、篆籀之微旨哉?顾《说文》之存于今者,误戾脱落,窜入改易,许

  • 中寰集

    十一卷。明何出光(约1596前后在世)撰。何出光,字兆文,别号中寰,河南扶沟人,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初授由沃令,再选贵州道监察御史,出按畿南,改按山东。事迹具详《扶沟县志》人物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