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鹤林玉露

鹤林玉露

十六卷。南宋罗大经(约1195-约1252)撰。罗大经字景纶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据书中所记,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,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。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,嘉定十五年(1222)乡试中举,宝庆二年(1226)登进士第。曾做过容州法曹掾、抚州军事推官等,后受朝廷矛盾纷争牵累,被劾罢去官。自谓“闲居无营,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,或欣然会心,或慨然兴怀,辄命童子笔之,久而成编”(《鹤林玉露》序)。取杜甫诗“爽气金天豁,清谈玉露繁”之意,定书名为《鹤林玉露》。此书分条记事,体例在诗话语录、小说之间,其宗旨亦在文士、道学、山人之间,大体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。书中所引多朱熹、张栻、真德秀、魏了翁、杨万里之语,又兼推陆九渊。极称欧阳修、苏轼之文,谓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为虚费精力,何况吕祖谦《文鉴》。书中所记多为耳闻目睹,议论多关经国大事,颇为可取。如,“高宗眷紫岩”条,谓高宗对张浚十分宠信,对世传高宗晚年不满于张浚提出异议;“中兴讲和”条,记载宋孝宗锐意恢复未能实现事;“白羊先生”条,记载光宗时的一次未遂政变;“绍熙内禅”记载君臣逼光宗退位、拥立宁宗事;以及“邓友龙使虏”、“官省钱”、“税沙田”、“经总钱”、“庐陵苗盐”、“广右丁钱”、“老卒回易”、“民兵”、“养兵”、“告命”等条记载,皆可补史传之缺,或互相参证。书中还记载了不少文人逸事及见解精辟的诗话,对研究古代诗论的发展多有裨益。明代叶廷秀曾专门从《鹤林玉露》中辑出近四十条诗话,编成《诗谭续集》。书中亦偶有自相矛盾处,如引张栻之说,谓词科不可习;又引真德秀之说,谓词科当习等。今传本不一,主要有十八卷本和十六卷本两个系统。十八卷本分甲、乙、丙三编,每编六卷,主要有日本庆安本、日本宽文本和明活字本、明陆师道钞本等,《宋人小说》本也作十八卷。十六卷本不分编,主要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稗海》、《笔记小说大观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等丛书本。十八卷本比十六卷本多出四十余条。此外,还有《说郛》节本,《旧小说》收入九则。1981年,王瑞来以日本庆安十八卷本为底本,参以日本宽文本、明活字本、明陆师道钞本、明谢天瑞校本、王叔承校本、南京都察院刊本、小字本、《稗海》本、清进修书院本以及《说郛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宋史》、宋人文集笔记等书,重新点校,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,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谳义

    九卷。王元杰(生卒不详)撰。王元杰字子英,吴江(今属江苏省)人,元代经学家。家世业儒,至正间领乡荐,以兵兴不仕,教授乡里以终。此书辑程颐、朱子论《春秋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,又节录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以尽其意

  • 十三经音义故例

    一卷。清孙葆璜撰。葆璜字仰屾,原名衍庆,字柳君,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。此书总例二十二条,凡例二十五条。“故”是“诂”的意思,由今言而通古义,所以称“十三经音义故”。总例大致分为“字体”和“音义”。字体

  • 说文段注签记

    一卷。清王念孙撰。参见《广雅疏证》。是编为匡正《说文段注》而作,虽仅以校勘为范围,却不乏精到的见解。如“韩”字云:“改井垣为井桥大谬。”“砭”字云:“引《山海经注》改‘砥针’为‘砭针’非是。”至于论及

  • 群经理话

    二卷。清张楚钟(详见《四书理话》撰。此书上卷言《周易》,下卷言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。此书以《周易》为主,

  • 玉岩集

    九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周广(?-1530)撰。周广,字克之,昆山(今居江苏苏州)人,生年不详。弘治十八(1505)进士,历知莆田、吉水二县,后累官刑部侍郎。著有《玉岩集》、《江西通志》。周广一生官数处

  • 道安室杂文

    一卷。《肖间堂遗诗》一卷。《戴华平安室词》一卷。《平安室杂记》一卷。清肖道管(1855-1907)撰。肖道管,字君珮,一字道安,陈衍之妻。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自幼勤于功读,书法秀劲。婚后随陈衍宦游四

  • 三场通用引易活法

    九卷。不著撰者姓名。约为南宋人取说易之词,分类编次,以备场屋之用。其内容虽然都是解易之词,但其体例仍为类书。

  • 麟传统宗

    十三卷。明夏元彬撰。元彬本名彪,字仲弢,德清(今浙江德清)人。该书饾成编,漫无体例。按《春秋》十二公顺序,隐公之前,冠以《国语》十余条,以记周室东迁始末。经文之下,或录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,或取《公羊》

  • 周礼说

    五卷。宋黄度(1138-1200)撰。黄度另有《尚书说》七卷,已著录。此书久无传本,清道光中,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《周礼订义》、陈友仁《周礼集说》,明柯尚迁《周礼全经释原》、王志长《周礼注疏删异》及清

  • 略出籝金

    三卷。原题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。李若立事迹年代均不可考。据书中李若立的自序云“若立虽乏光容,无能自衒,早游续席,颇践鲤庭,躬承阙里之言,伏奉闺门之训。每至坛花发采,阅礼而入缁帷,市叶舒阴,敦书而升绛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