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鸣盛集

鸣盛集

四卷。明林鸿撰。林鸿,字子羽,福建福清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洪武初,以才荐授福建将乐县训导,后官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。年未四十,自免归。事迹具《明史·文苑传》。明初,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、高廷礼,闽县(今闽侯)王恭、康泰、郑定、王褒、周元,广西永福王偁,侯官(今闽侯)黄元,而林鸿为之冠,号“十才子”。其论诗,惟主唐音,所作以格调胜。是为晋安诗派之祖。李东阳《怀麓堂诗话》说:“林子羽《鸣盛集》,专学唐。袁凯《在野集》,专学杜。盖能极力摹拟,不但字面句法,并其题目亦效之。开卷骤视,宛若旧本。然细味之,求其流出肺腑,卓尔自立者,指不能一再屈也。胡应麟在《诗薮》中称“子羽诸体皆工,五言律尤胜。合处置唐钱、刘,不复辩别。七言律如‘珠玉积雪明山殿,玉涧飞流带苑墙’,‘诸天日月环龙衮,九域山沙拱象筵’,‘衲经雁宕千峰雪,入定峨嵋半夜钟’……皆气色高华,风格遒爽。”是在洪、正之间,已有异议。故论者谓闽中才隽辈出,彬彬风雅,亦云盛况空前。第晋安一派,流传未已,守林仪部、高典籍之论,若金科玉条,凛不敢犯。动为七律,如出一手。是其末流且驯至为世口实。然林鸿倡始之时,固未尝不舂容谐雅,自协正声。未可以作法于凉遽相诋斥。况高棅尚不免庸音,林鸿则时饶清韵,尤未可不分甲乙,一例摈排。此本为成化三年(1467)林鸿郡人浙江温州知府邵铜所编。凡四卷,五言古体一卷、五言近体一卷、七言古体近体一卷、七言绝句、词话集一卷。附载赋二篇,《梦游仙记》一篇。末有邵铜跋,称览其旧稿,慨然兴思。因详加校勘,补其阙略。叶盛《水东日记》载邵铜天顺中为御史,以言事忤权奸,左迁知县,则其人亦铮铮者。或平生以气节自励,文章体例,非所素娴。现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变录

    六卷。明许徽编。许徽,浙江人。生卒及仕履均不详。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,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。其六部书是:《滑县擒盗记》一卷,黎阳人卢楠撰。《靖皖纪事》一卷,云间人莫如忠撰。《宜抚降罚记》一卷

  • 新加九经字样

    见《九经字样》。

  • 源流至论

    亦称《古今源流至论》。前集十卷,后集十卷,续集十卷,别集十卷。前、后、续集为宋林駧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駧字德颂,宁德(今属福建省)人。别集宋黄履翁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履翁字吉父,生平籍贯均不详,可能也

  • 十全福

    五本。不著作者姓名。此传奇共四十三出,写明正德、嘉靖间刑部员外郎林俊之事,虚实兼有。其情节大略是:林俊上疏请诛妖僧继晓,被革职,到扬州舅父王恕家中寄居。言吉交闻知林俊获罪,欲中断婚约,而其女如玉坚决不

  • 通甫类稿

    四卷。《续编》二卷。《诗存》四卷。《诗存之余》二卷。清鲁一同(1805-1863)撰。鲁一同,字通甫,一字兰岑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。后屡试不第,遂潜心经学。与林则徐有交。

  • 妒记

    二卷。南朝宋虞通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会稽余姚(今属浙江省)人,善言《易》,有文名,仕至黄门侍郎,步兵校尉,著有文集十五卷。《妒记》是专记上层妇女言行、语言应对的轶事小说集。主要内容是劝谏、讽喻上层妇女

  • 阳宅撮要

    二卷。清吴鼒(1755-1821)撰。吴鼒字山尊,又字及之,号抑安,全椒(今安徽省全椒县)人。嘉庆年间进士,官翰林院侍讲学士,后主讲扬州书院。善骈文,能诗,著有《夕葵书屋集》。是书自序称“遍搜宅书”,

  • 峨山图说

    不分卷。清黄锡寿撰。黄锡寿,字翰仙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。出县城南门,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。峨眉山高于五岳,绝顶草木不生。光绪十一年,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。迄游智开任总督,

  • 皇明十六朝广汇记

    十八卷。明陈建(详见《皇明从信录》)撰。该书前几卷题名《皇明广汇记》,后几卷曰《十六朝广汇记》。汇辑洪武至天启朝时事,且于辽事记述尤详,所记诸事,间注出处。有明崇祯年间友石居刊本。

  • 宸翰楼丛书

    八种,三十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)编。丛书所收多为影印宋元佳椠名钞,如唐郭京《周易举正》三卷,为谦牧堂影宋本;佚名《三辅黄图》六卷,为元勤有堂本;宋释净源《肇论中吴集解》三卷,为宋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