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顾氏音学五书

顾氏音学五书

三十八卷。清顾炎武(1613-1682)撰。顾炎武字宁人,初名绛,明亡改名炎武,居亭林镇,因号亭林,自署蒋山佣,江苏昆山人。明末诸生。康熙年间,诏举博学宏词,修明史,力辞不就。炎武学识渊博,精于考证,开清代朴学之风。对国家典制、郡邑掌故、河漕兵农、音韵训诂等无一不精,著述宏富。主要著作有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、《亭林诗文集》、《东京考古录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以及《音学五书》等。《音学五书》为顾氏研究古音韵学的重要成就,是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之作。顾炎武对古音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,对后学影响深远。在理论上,顾氏推崇唐陆德明的“古人韵缓,不烦改字”,以及明陈第古今音异的观点。他力主从古音的客观实际归纳古韵部,树立研究古音的正确观点。提出古韵入声应配阴声之说,实为古音研究的一大发明,也为后学所遵循。在古韵研究中,首创“离析《唐韵》”的归纳方法。这种方法与前人仅就今韵合并成古韵有着本质的不同。自此,清代古韵学家承顾氏以后,对古韵的分部更为细密。在实践上,顾炎武在全面考证《诗经》九百余个韵字的基础上,同时参证楚辞和先秦经传、诸子,汉魏六朝韵语、串联归纳,定古韵为十部。顾氏的划分虽比较粗疏,但大体上反映了古韵的实际。由于顾氏精于考古,疏于审音,因此归类有不够妥当之处。《音论》成书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全书十五篇。考定唐宋用韵沿革的《唐宋韵谱异同》一书,主陆德明“古人韵缓,不烦改字”之说。主陈第“古诗无叶音”,认为古有四声,《广韵》以入声配阳声是错误的等观点,为古韵学上的创新之说。《诗本音》据《诗经》韵字与《广韵》二百零六韵相比勘,以求古韵的分合。《易音》据《周易》韵文以求古音。顾氏认为《周易》的用韵与《诗经》的用韵有所不同。主要是方音的不同。顾氏对方音的注意,确实是难得之举。《唐韵正》以古人用韵正《唐韵》误读之音。顾氏认为,《广韵》与《唐韵》一脉相承。名之为《唐韵正》,实际上订正的是《广韵》音。在书中,顾氏离析《唐韵》以求古韵的分合,据历代用韵异同说明语音的流传,用文字谐声以求古韵分合,其方法是具开创性的。不过书中浓郁的泥古思想,以及取韵下限过宽的作法影响古韵分部的准确性。《古音表》分古韵十部,其中四部歌、阳、耕、蒸在清代古音学中被视为定论。《音学五书》目录:《音论》三卷,《诗本音》十卷,《易音》三卷,《唐韵正》二十卷,《古音表》二卷。有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张绍手写、符山堂初刻本,后有观稼楼仿刻本。1982年中华书局据观稼楼仿刻本重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退斋稿

    七卷。清张瑛(1823-1901)撰。张瑛字纯卿,又字仁卿,号退斋。江苏常熟人。诸生,官至青浦县训导。少时学古文,成绩名列前茅,中年后迁居金陵书局,研究湘乡论文宗旨,晚年删除浮藻,益臻谨严。著有《国朝

  • 阅微草堂笔记

    二十四卷。清纪昀(1724-1805)撰。纪昀字晓岚,一字春帆,直隶献县(今河北献县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。乾隆进士,由编修、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早年讲考证之学,三十岁后以文章名天

  • 勿庵历算书记

    一卷。清梅文鼎撰。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、算书二十六种,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,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,颇为客观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。有知不足斋本,八千卷楼有抄本。

  • 春秋以俟录

    一卷。明瞿九思撰。九思字睿夫,号慕川,黄梅(今湖北黄梅)人。万历元年(1573)举人。为知县张维翰诬,谪戍塞下。张居正援救,获释。后荐授翰林待诏,力辞不受。卒年七十一。该书多为牵强附会之谈,如以《春秋

  • 石屏新语

    二卷。旧题宋戴复古(1167-?)撰。戴复古字式之,台州黄岩(今属浙江)人。因居南塘石屏山,自号屏山。一生不仕,曾从陆游学诗。诗词文章都有一定影响。著有《石屏集》、《石屏词》等。此书主要收录张询古《五

  • 考亭渊源录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宋端仪(生卒不详)撰。宋端仪,字孔时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,明成化十七年(1481)进士,官至广东提学佥事,著有《立斋闲录》等。《考亭渊源录》仿朱熹《伊洛渊源录》,叙录朱熹及其师承渊源

  • 清忠谱传奇

    二卷。清李玉撰。李玉生平详见《一捧雪传奇》(辞目)。是传奇共二十三出。《清忠谱》是李玉入清后的作品,是描写历史上政治斗争重大社会题材的代表作。写明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正义

  • 天岳山馆文钞

    四十卷。清李元度(1821-1887)撰。李元度字次青,一字笏庭,自号天岳山樵,晚号超然老人。湖南平江人。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(1839-1840)就读于岳麓书院。其时邓湘皋辑《沅湘耆旧诗》,李氏虽“未

  • 钦定廓尔喀纪略

    五十四卷,首四卷。清乾隆帝敕撰,方略馆编纂。记第二次西藏与廓尔喀(今尼泊尔)边境事件,亦记乾隆“十全武功”最后一部要籍。自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八月始,至五十八年十月止。《钦定巴勒布纪略》姊妹篇。内

  • 点苍山人诗钞

    八卷。《赎台记恩》一卷。清沙琛(1759-1822)撰。沙琛,字献如,号雪湖,太和(今云南大理)人。才思敏捷,刻苦读书,工诗,偶有所得,挥笔即成。晚年失意,遍览名胜,交游贤豪。著有《点苍山人诗钞》。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