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

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

四卷(民国十七年拓本)。马衡(1881-1955)编次。马衡,字叔平,浙江鄞县人,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,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。著有《中国金石学概要》、《凡将斋金石丛稿》等。关于此书,最初是大兴孙壮倡议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石,并与马衡相商。于是以两家所藏为主,再加上吴兴徐鸿宝、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、满川吴宝炜、胶州柯昌泗以及其他数家所藏残石,请金溪周康元传拓三十份,以广其传。分类编次则马衡所为。共得二百一十四石,一千零九十八字。从数量上看,虽仅及宋人所得的一半,但其范围之广则远非宋人所能及。计汉石经有《周易》、《鲁诗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论语》及《后记》共七种;魏石经则有《尚书》之《尧典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高宗肜日》、《微子》、《金滕》、《梓材》、《多士》、《无逸》、《君奭》、《多方》、《立政》、《顾命》诸残石。《春秋经》则有《庄公》、《僖公》、《文公》、《宣公》、《成公》、《襄公》、《昭公》、《定公》、《哀公》诸残石。还有包括汉魏两石经在内的一百几十个单文只字。此书颇有价值。如《春秋·襄公十一年》经“莒子”,石经作“筥子”,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“又将图寡人之为尔君者”,石经作“又将寡人之图为尔君者”。魏石经《尚书·君奭》“有殷嗣天灭威”,古文“嗣”作“”,与宋人所得者相合。又如《尚书·多方》“王至於宗周”,今本“至”上无“王”字。这些都是校经的重要参考材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子缵义

    见《通玄真经缵义》。

  • 君臣相遇录

    十卷。作者不详。记宋大臣韩琦事迹。韩琦(1008-1075)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,曾多次出任边将,仁宗、英宋、神宗三朝宰相,封魏国公,谥忠献。《四库提要》考本书为南宋时韩琦子孙所作。云:“书

  • 太素脉

    见《太素脉秘诀》。

  • 大旭山房集

    一卷。明邓渼撰。邓渼字远游,自号箫曲山人,建昌(今江西黎川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进士。官至佥都御史,巡抚顺天。因忤魏忠贤,谪戍贵州。崇祯初,放还卒。著有《大旭山房集》。是集皆散体

  • 咫进斋丛书

    三集,三十五种,九十二卷。清姚觐元编。姚觐元字彦侍,生卒年不详。道光年间举人,官至广东布政使,著作有《大叠山房诗集》。姚觐元继承家学,收辑整理古籍,对音韵、训诂方面的著作,搜采更多,并且多为罕见的版本

  • 运甓漫稿

    七卷。明李昌祺(1376-1452)撰。李昌祺名祯,以字行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永乐二年(1404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礼部郎中。历官广西、河南左布政使,坐事谪役,寻宥还。洪熙元年(1425)起故官河

  • 元诗体要

    十四卷。明宋绪编(生卒年均不详)辑。宋绪字公传,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,成祖时,预修《永乐大典》。当时被征同邑五人有宋孟岳、赵肤迪、朱德茂、张廷,书成后,都授官职,只有宋绪独自辞归。著有《元诗体要》。此

  • 文恪集

    二十二卷。明林燫(?-1579)撰。林燫,字贞恒。福建闵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六(1547)进士,授检讨,充景恭王讲读官,后官南京礼部尚书。谥赠文恪。著有《文恪集》。是集为林燫诗文集。凡二十二卷。

  • 贺新郎

    睡起流莺语。掩苍苔、房栊向晚,乱红无数。吹尽残花无人见,惟有垂杨自舞。渐暖霭、初回轻暑。宝扇重寻明月影,暗尘侵、上有乘鸾女。惊旧恨,遽如许。 江南梦断横江渚。浪粘天、葡萄涨绿,半空烟雨。无限楼前沧波意

  • 毛诗札记

    一卷。刘师培(1884-1920)撰。师培著有《尚书源流考》,已著录。该书对诗义的训诂和解释多依据《尚书源流考》一书,触类旁通,用来修正疏家的失误。由于刘师培对于训诂学的研究造诣极深,因此能够用传例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