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随州志

随州志

①四卷,清刘修,何藩等纂。刘,直隶高阳(河北高阳)人,进士,官随州知州。何藩,随州人,庠生。州志明以前无可考,成化十三年(1477)州牧伍希闵修志,嘉靖十六年(1537)州牧任德再修,又有州人颜木撰《汉东志》,为世所称。康熙初年,知州刘延何藩等取郡志,及前州志,参互考证,成书。《随州志》康熙六年(1667)刻本。修此志时,明成化以前旧志,或尚有成书,如论乡镇,则载考之永乐旧志。建置、沿革、风俗、土产等类,明初特详,成化以后采录甚简。户口、赋税,明有不同,搜求不易,故采辑也略。惟域池、廨署、官师、选举等类,远有所稽,近有所征,登载较为详备。② 十八卷,首一卷,清张晞纂修。张晞,字衡齐,顺天宛平(今北京丰台区)人,举人,官随州知州。康熙六年(1667)州牧刘修州志后,历百余年未曾补辑。张晞于乾隆五十三年(1788)莅任,因随州志在明朝伍希闵、任德清志俱已无存,据刘一书续修,于五十五年(1790)书成。《随州志》乾隆五十五年(1790)刻本。全书十八卷首一卷,分舆地、建置、田赋、官师、人物、附志六纲,三十六子目。此志沿革为全书纲领,历代隶属不同,名称互异,详考诸史,参以旧志,先列表立准,而后山水、人物、官师、选举等类,与他邑不至混淆。乡镇、户口、田赋俱遵《赋役全书》。当时州册,分别采录,与旧志有异同者,以次注之。旧志官职五代以前颇略,考诸史传,补入三十余人,其不系于随旧志列入者,删去三人,如宋代大臣,谪居外郡,不得目为官僚。又有带他郡职衔而安置随州者,旧志悉入职官,此编去其非州官属,及谪居随而未至者,他志人物,分类采列,仿诸史例。但儒林、独行等类,概以耆旧统之,孝义别立一门,艺文志录诗文,因与山川古迹,可互相参考。州志李太白、欧阳永叔所著诸篇以外,可传者寥寥。纪事之文,游览之作,颇不乏但增入甚少,实宁简而精,毋滥而杂。此志经张晞三年修辑,采辑旧志,十居六七,间有删补,俱确有所据。③ 三十二卷,首一卷,清文龄、潘亮功、傅诗、孙文俊修,史策先纂。文龄,蒙古正蓝旗人,贡生,官随州知州。潘亮工,广东举人。傅诗,广东举人。孙文俊字霭亭,浙江人,三人先后继知州事。史策先字吟舟,枣阳人,进士,官广平知府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知州张晞修州志后,历八十余年,文龄延史策先主持补修,不久文龄去任,潘亮功、傅诗、孙文俊踵而任之,至同治八年(1869)孙文俊在任时书始成。《随州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。全书共三十二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星野,卷二沿革,卷三疆域,卷四山,卷五水,卷六城池,卷七公署,卷八坛庙,卷九里甲,卷十田赋,卷十一学校,卷十二风俗,卷十三物产,卷十四古迹,卷十五寺观,卷十六基城,卷十七祥异,卷十八兵事,卷十九帝纪,卷二十职官,卷二十一名宦,卷二十二选举,卷二十三耆旧,卷二十四孝义,卷二十五忠勇,卷二十六、二十七列女,卷二十八侨寓,卷二十九方外,卷三十杂记,卷三十一、三十二艺文。前志总出六纲,诸目难以概括,如学田在田赋之前,帝纪在职官之后,卷一不首列星野而先沿革,不合志例,此志悉更正。凡志皆录兵事,张志独无,所有兵事,皆散见摭史,此志于摭史内逐条摘录,续以近闻,增忠勇一门。此志依据张志,变更体例,参酌弃取,极为审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敬修堂诗集

    不分卷。明查继佐(1601-1677)著。查继佐,字伊璜,一字敬脩,号兴斋,自号东山钓叟。崇祯六年(16533)举人,官至职方主事。入清后,更名省,或隐姓名为左尹。其尤工书画。曾因参校庄氏《明史》,被

  • 清远县志

    十四卷。清陈哲修,佘锡纯纂。陈哲,江南铜陵(今安徽铜陵市)人,举人,知县,雍正十三年(1735)任。佘锡纯,以岁贡任阳江训导。县志始于宋建炎三年(1129)林勋来,至康熙二十六年(1687)五度相继续

  • 事类赋

    三十卷。初名《一字题赋》。北宋吴淑(947-1002)编撰。吴淑,字正仪。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人。纯静俊爽,思维敏捷,并善书法。初仕南唐为内史。归宋后,以荐试学士院,授大理评事。与修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太

  • 洞仙传

    一卷。宋无名氏撰。书中载录自元君而至姜伯真共七十七人传。其中含有徐福(秦始皇时人)、郭璞(晋人)、寇谦之(北魏人)、于吉(东汉人)等诸名神仙人物。考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、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等书目皆

  • 鶡冠子注

    一卷。清王闿运(1832-1916)撰。闿运著有《周易说》,已著录。《鹖冠子》一书,本为伪书,而错乱特甚,几乎难以句读。注释此书,当先校勘。能解释则释之,其义不知,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。闿运注释此书,抛

  • 问学录

    四卷。清代陆陇其(1629-1692)撰。此书中心是力辟王守仁学说及与赞同王学之士进行论辨,以尊奉程朱理学。全书直接驳辨王学之处较少,多数是与近代调停朱、陆二派争论者、攻击王学不尽力者进行驳辨。但有些

  • 说书

    不分卷。明李贽(1527-1602)撰。李贽,初姓林,名载贽,后改姓李,单名贽,号卓吾,又名笃吾、宏甫、温陵居士,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。明思想家,著有《焚书》、《续焚书》等。说书即说四书。首《论语》,

  • 白华楼藏稿

    十一卷。《续稿》十五卷。《吟稿》八卷。《玉芝山房稿》二十二卷。《耄年录》七卷。明茅坤(1512-1601)撰。茅坤,字顺甫,号鹿门,归安(今浙江湖州市)人,明代散文家。登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。官

  • 天壤阁丛书

    二十种,四十九卷,增刊六种十一卷。清王懿荣(1845-1900)编。王懿荣字正孺,又字廉生,山东福山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任国子监祭酒兼练兵大臣,卒谥文敏。博学能文,喜好金石训诂之学。丛书所收著作,多为王

  • 孟邻堂文抄

    十六卷。清杨椿(约1675-1753)撰。杨椿字农先,江苏武进人。康熙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擢侍讲学士。乾隆间偕修《明鉴纲目》。生平著述颇富,皆散佚不传。其遗文十六卷,子孙两代均欲付梓,未果。《孟邻堂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