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逸孟子

逸孟子

①一卷。清李调元(1734-1820)辑。调元字羹堂,号雨村,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直隶通水道。调元博学多文,藏书极富,凡经史百家,稗官杂说,都有撰述。又辑刊《函海》,至数百种。此书一卷,前有自序。言《孟子》自秦焚书后,散逸于诸子百家。故是篇多由秦汉诸子内辑出。每条之下,皆注出处。所引共数十种,最重要的,有《文选注》、《盐铁论》、《说苑》、《后汉书注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风俗通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意林》等,其中数条,与《孟子》原文相同。《孟子》一书,久散于诸子,汉孝文帝时,始与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同置博士。至赵宋时设科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列。注疏之家,互相表里。为之辑佚补注的,自赵岐外,唐代翼《孟子》的,有刘轲,续《孟子》的有林慎思。宋代有余允之《尊孟辨》七卷。而调元辑其散佚,独具卓识。其昌明经学之功,不在诸人之下。该书有《李氏函海》本。②一卷。清马国翰(详见《论语谶》)编辑。是书仿《孔子集语》之例,于《孟子》七篇之外,搜采群书,零章断句在所不弃。但诸书所引《孟子》或概括原文之意或就原文而申解,虽与七篇原文少异,未必全出七篇之外。国翰所收遗漏尚多。如首条引自《荀子·性恶篇》:“孟子曰:‘人之学者其性善’。”而《荀子·大略篇》引“孟子三见宣王而不言事。门人曰:‘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?’孟子曰:‘我先攻其邪心’”乃国翰不引。则其他可知。其引《侨英玑珠》“孟子曰:‘江海异于行潦者深广也……高不出于丘陵,则跛牛涉其颠’”此条仅见于陈士元《杂记》转引。而《侨英玑珠》,究据何书终不可知。该书有玉函山房续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销夏

    一卷、广辟寒一卷、销夏补 一卷、辟寒补 一卷、销夏再 一卷、辟寒再一卷、寒、夏合再 一卷。明周诗雅(详见《南北史钞》条)撰。此书本于陈继儒《销夏》、《辟寒》二书,更著此以推衍之。其编拾丛杂,较之陈继儒

  • 孔门弟子列传补编

    一卷。清张承燮撰。承燮,清末人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此书以《史记》为主,而参以《孔子家语》,旁采《礼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孝经》等书,间加考证而成,共收孔门弟子八十人。书刊于光绪二十

  • 攀古小庐文

    一卷。清许瀚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许瀚字印林,山东日照人。道光举人。官峄县教谕。许瀚工于训诂,好金石文字。龚自珍称其为北方学者第一。此编为秀水(今浙江嘉兴)高伯平,裒辑瀚之手稿,汇编成帙。卷首有咸丰七年

  • 万历以来大统历

    无名氏撰。按投时之书最易散失。明代大统历流传至今者,北平孔德学校藏有《万历二十三年岁次甲午大统历》、《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大统历》、丹徒丁氏藏有《弘光大统历》、杨风苞《南疆逸史》跋著录有《东武四先历》

  • 朱子圣学考略

    十卷。清代朱泽沄撰。朱泽沄字湘陶,号止泉,宝应(今江苏中部)人。著有《王学辨》、《止泉文集》。此书针对宋代以来朱(熹)陆(九渊)二派相互争胜的状况,详细地叙述朱熹求学的始末,以此反驳陆(九渊)王(守仁

  • 越缦堂文集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慈铭(1830-1894)撰,王重民(1903-1995)辑。王重民原名鉴,字有三。直隶(今河北)高阳人。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。后历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。著有《国学论文索引》、《中

  • 古书疑义举例

    见“古书疑义举例五种”。

  • 驳五经异义

    十卷。东汉郑玄(见《周易注》)撰,黄奭(生卒年待考)辑。黄奭字右原,江苏甘泉人,道光壬辰(1832)钦赐举人,清代经学家。著作有《尔雅古义》十二卷,《尔雅众家注》二卷,《字书》一卷,《小学》一卷,《范

  • 石经汇函九种

    四十卷。清徐宗道编。徐宗道,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石经,谓石刻之经书。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,始于东汉末年,汉灵帝熹平四年(175年),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,便奏请皇上校定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

  • 礼书纲目

    八十五卷。清江永(1681-1762)撰,生平详见《周礼疑义》。朱熹《仪礼经传通解》为未完成之作,后人续修亦未完成。江永广摘博讨群经,以《周礼》原秩列纲目,为《礼书纲目》,自称“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,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