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

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

一卷。梁释智恺(535586)撰。智恺,俗姓曹,住杨都寺,受业于法泰,后依真谛三藏。于天嘉四年(563)翻译摄论,次年翻译俱舍,并作疏注经,共达上百卷。《起信论》,全称《大乘起信论》,印度马鸣著。梁真谛译,智恺笔受。该论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,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论书。此论内容分为五分:一因缘分,二立义分,三解释分,四修行信心分,五劝修利益分。于因缘分中,列有八种因缘。于立义分中,指明大乘的实质,一是法,即众生心,心能摄一切法。二是义,有体大,相大,用大三义,为诸菩萨所乘,故称名大乘。于解释分中,分三段详加注解。于信心分中解说起信,提出信真如,信佛、信法、信僧四种信心,修施、修戒、修忍、修进、修止观五种修行。在劝修利益分中,叙说闻此大乘法的利益功德。在以上五分中,第一因缘分又为此论的序分,第二、三、四三分又为此论的正宗分,第五劝修利益分又为此论的流通分。或又以此论最初归敬颂为序分,最后回向颂为流通分,全论五分为正宗分。智恺作《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》,就是依《起信论》所阐发的中心思想,即“清净法界之一心,立真如生灭二门之大义”,对此作出疏解。有关《大乘起信论》的注疏,除此而外,国内还有隋代昙延的《论疏》二卷(今存上卷),慧远的《义疏》二卷,法藏的《义记》五卷,《别记》一卷,宗密的《注疏》四卷,昙广的《略述》二卷(敦煌写本),《广释》若干卷,宋代子璇的《疏笔削记》二十卷,《科文》一卷,明代真界的《纂注》二卷,正远的《捷要》二卷,德清的《直解》二卷,《略疏》四卷,通润的《续疏》二卷,智旭的《裂纲疏》六卷,清代续法的《疏笔削记会阅》十卷,民国梁启超的《考证》一卷等。由于《大乘起信论》早已传入朝鲜和日本,故朝鲜和日本也多出此论注疏。《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》对执持、研习大乘教法具有很高参考价值。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鹿樵纪闻

    三卷。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。《鹿樵纪闻》记南明福王、唐王、鲁王、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、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。卷上记福王、史可法、黄得功、高杰等事迹,及嘉定之屠、马阮始末等。卷中记唐王、鲁王、郑成功、张煌言、

  • 丁鹤年集

    四卷。《玳录》一卷。附《校玳》一卷。续校一卷。元丁鹤年(1335-1424)撰。鹤年字亦称鹤年,盖因孟浩然字浩然例故。回回人。父职马禄丁为武昌县达鲁衣赤,遂家其地。鹤年生当元季,逢乱不求仕进。元亡,避

  • 农学初级

    一卷。英国旦尔恒理(生卒年不详)撰,英国秀耀春口译,清范熙庸笔述。旦尔恒理生平不详。《农学初级》共十章,分为土壤、植物、肥料、耕法、轮种、畜类等目。《农学初级》于1878年出版,秀耀春、范熙庸开始翻译

  • 陋轩诗

    四卷。清吴嘉纪(1618-1684)撰。吴嘉纪,字宾贤,号野人。泰州(今江苏泰州)人。少时家贫而多病,勤学苦读,但因遇明末战乱而弃学业。入清后,不言仕进,隐居家乡,自题其居室为“陋轩”,著有《陋轩诗》

  • 铁冠图全传

    见《新世弘勋》。

  • 春秋楚地答问

    一卷。清易本烺(详见《易解呓通》)撰。该书对春秋时楚地加以考证,自设问答,计有汉阳诸姬国在何地;今之安陆属汉东何国、何以名郊郢、治此地者何官;澨、雍澨何在;若、敖二字何解;汉东之国随为大,其次为谁;随

  • 文瑞楼藏书目录

    十二卷。清金檀编。金檀(约1660-1730),字星轺,以字行,桐乡(今浙江嘉兴地区)人,后迁居江苏吴门桃花坞,目录学家。自幼好书,犹嗜古籍,于书无不搜求。晚年藏书益多,建“文瑞楼”以贮之,编有《文瑞

  • 秦氏闺训新编

    十二卷。清秦云爽(生卒年不详)撰。秦云爽字开地,号定叟,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从事阳明之学研究,后来又怀疑朱子晚年的定论之说,自著述有独到之说。著有《紫阳大旨》八卷、《遗诗》一卷。《秦氏闺训新编》

  • 太白楼集

    十卷。明蔡炼(约1505前后在世)编。蔡炼字懋成,浙江余姚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弘治三年(1490)进士,官工部主事。太白楼,在济宁东南,为李白遗迹。本书系蔡炼管理山东河道时收录太白楼历代题咏碑刻之文。卷末

  • 济美堂集

    八卷。明吴文华(约1567年前后在世)撰。吴文华,字子彬,,广东连江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嘉靖三十五年((1556)进士。官兵部主事,累官总督两广军务。著有《粤西疏稿》。是集凡八卷。前四卷为诗、文,多为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