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谢察微算经

谢察微算经

三卷。谢察微(生卒年不详)撰。据明代初年陶宗仪编纂的《说郛》中收录的《算经》中,题“宋谢察微”知谢为宋代人;又据欧阳修1060年完成的《新唐书》中记载了《谢察微算经》可知,此部算经的成书年代应在宋之前,甚至更早。当代中算史家李迪认为,“谢察微的生活时代应在五代到北宋前期的约一百年间。”(《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》)《谢察微算经》已失传,幸得《说郛》中载录了一部分,显然不足一卷,但仍可推知其大致内容。《谢察微算经》原名《发蒙算经》,是一部内容浅显、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。《说郛》中收载的仅是其第一卷的开头部分,共八条为:“大数”、“小数”:“度”、“量”、“衡”、“亩”、“九章名义”、“用字例义”。在每条目下又有若干款,每款之后有小字作注,如“大数”条。“一”,注曰“大数之始也”;“十”注为:“十个一为十”等。残存的这部分共有二百多字,连同作注的小字总共不足二千字。从内容而论,其度量与田亩的小数部分采用了统一的分、厘、毫、丝、忽作单位名称;将长度单位“引”移作重量,规定二百斤为一引;并将重量单位的石推广到了容积,规定十斗为一石。这些内容大部来自《夏侯阳算经》。在“用字例义”条中,作者对七十三个数学术语或常用字、词予以定义,对一词多义的也分别阐述,如“乘,法之多位者”,“乘,法实合变数也”;“归,入己之数也”,“归,先归后除命名也”。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如“差”与“较”,“除”与“商除”等均作了仔细的区别:“差,多少不同数也”,“较,相减余也”。“除,减少也”,“商除,心与意商量而除之也。”不过有些定义不够严谨,以例述之,如“率,如一二三四五并得十五数也”。在“九章名义”条中,首次把“粟米”改为“粟布”,“盈不足”改为“盈朒”,为后人广为引用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珠算作了明确记载:“上,脊梁之上,又位之左”,“下,脊梁之下,又位之右”,“中,算盘之中”,“脊,盘中横梁隔木”,这在筹算盘中是不具备的。据李迪推测,《谢察微算经》散佚的两卷多应当是一些问题,形式与《张丘建算经》与《夏侯阳算经》相同,也是题、答、术及草,其题目应在《九章》范围之内,亦包括个别古算题,如“百鸡问题”即是一例。从残文来看《谢察微算经》在度量衡研究,数学术语分析和珠算起源记载方面具有很大价值,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。明程大位《算法统宗》几乎一字不漏地照录了《说郛》中记载的《谢察微算经》的残文;在南宋时《谢察微算经》还流传到朝鲜,被列为考试用书。清初编辑的大型丛书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第一百一十二卷算法部汇考引用了宋《谢察微算经》。当代中算史家李迪在《〈谢察微算经〉试探》(载《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三辑》)对该书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考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备倭记

    二卷。明卜大同撰。卜大同。字吉夫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戊戌(1538)年进士,由刑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司佥事。任上剿灭蕲、黄盗匪,因功升布政司参议。又因平定苗乱之功,擢福建巡海副使。其

  • 字略

    一卷。北魏宋世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清任大椿辑。世良字元友,广平(今属河北)人,官至清河太守。《北史·宋世良传》云:“世良强学,善属文,撰《字略》五篇。”《字略》早已亡佚,《隋书经·籍志》、《旧唐书·经

  • 宝刻类编

    八卷。未著撰书人姓名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不载此书,诸家书目也未著录,只有《文渊阁书目》里有记载,但世无传本,仅见于《永乐大典》中。此书收录碑刻,上自周秦,下到五代。根据书中写有宣和、靖康年号,可知为南宋

  • 复社纪事

    一卷。清吴伟业(1609-1672)撰。吴伟业,字骏公,号梅村,江苏太仓人,明末清初著名诗人、文学家。吴伟业少时“笃好《史》、《汉》,为文不趋俗”,受张溥赏识,收为学生。崇祯四年(1631年)进士,授

  • 人物论

    三十四卷,明郑贤撰。郑贤,生卒年不详,字元直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)人,官震泽县教谕。《人物论》一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(1608),书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史书中对人物的论赞,以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中论古之

  • 周礼今释

    六卷。清杜文灿(?-1886)撰。文灿字子白,广东南海人,道光举人,曾官知县。师从陈澧(1810-1882)。另有《易大义补》一书,已著录。《周礼今释》一书,以清制阐释《周礼》制度。所释大多恰如其分。

  • 重订增补陶朱公致富奇书

    八卷无名氏撰。明陈继儒作序,称“奇书之递传,所由来已夫(久?)……惜旧本鄙伪,未有正之者。今余年七十有九,山居无事,手订其误,别采农桑,月令诸集补之……”,可见,该书只是对《陶朱公致富奇书》的补充修订

  • 汤品

    无卷数。作者不详。是书主要记载沏茶的各种汤品,作者把汤品分为十六种,然后从不同角度谈论汤之优劣。首先为煎法,以汤之老嫩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。其次为注法,以汤之注入器皿缓急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。再次以不同器

  • 红藕庄词

    二卷。清龚翔麟(生卒年未详)撰。龚翔麟字天石,号蘅圃,晚号田居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康熙副贡,历官至御史。厉鹗《东城杂记》曰:“龚太常佳育,开藩江左,署有瞻园。自朱彝尊倡率南宋之词,一时文士,靡然从

  • 大亭山馆丛书

    十八种,二十八卷。清杨葆彝编。杨葆彝字佩瑗,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《大亭山馆丛书》汇辑当时学者的著作,大致分为四部。其中收入经部的朱骏声《说文段借经徵》撰于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之后,从来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