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书笔记

读书笔记

一卷。明祝允明(详见《浮物》条)撰。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,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,随笔笺记而成。篇幅较短,约一千六百余字,不分门类,随意漫记,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,虽为一己之见,然亦有可取之处。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,他总结为“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日新若异于有常,然有常日新之本也。”关于当时人情险恶,世事艰难,作者也有议论,“虎狼存父子之仁,蜂蚁有君臣之义,虫盖有时而人也。今人仁不如虎狼,而虐如之;义不如蜂蚁,而毒如之,是人亦有时而虫矣。然虫之人也,进也;人之虫也,退也。人之不如虫也,哀夫。”也有一些文字,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,如“高不虚也,卑不污也,明而无耀也,暗而无昧也,张乎其博,而非空也,敛乎其约,而非隘也。不偏焉,不倚焉,其中也。而莫过莫不及也。心之本体盖如此。”此书版本很多,择其要者录于下:《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》(正德嘉靖本、宣统排印本、民国石印本)、《金声玉振集·撰述》、《宝颜堂秘笈》(万历本、民国石印本)广集、《说郛》续卷四、《学海类编》(道光本、影印道光本)子类、《广四十家小说》等。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(据《宝颜堂秘笈》本排印),1959年补印。

六卷。清尹会一撰。尹会一号健余,直隶博野(今河北博野)人,官至吏部右侍郎。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,所定次序为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。书中规抚指趣,不离朱子。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、王玉清等小注。书中参引旧说,也引及罕皆。其发抒己见,具证体验有得,但有时不免迂腐,对朱注也间有存疑之处,不完全墨守。存疑之处,如朱子论“管仲及王魏之功罪”一条,引刁文孝说;“夏后氏一夫授田五十亩”一条,蓄疑不解,以为经论之活法;“桃应问答”一条,谓“为臣执法,为子爱亲,各行其是而无所顾,分说便明,合看便差”,最为理正词严。该书有乾隆十五年(1750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解孝经

    一卷。晋谢万撰。清马国翰编辑。谢万字万石,陈国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官至散骑常侍,为谢安之弟。隋《经籍志》载:“《集解孝经》一卷,谢万注”,唐志则只载谢万注,不云集解,卷数相同。邢昺正义引四节,马国

  • 亢仓子

    一卷。唐王士源(生平事迹均不详)编撰。旧本题周庚桑楚撰(不确)。庚桑楚之名,始见于《庄子》。据《庄子》外篇《庚桑楚》记载:“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,偏得老聃之道,以北居畏垒之山。”晋司马彪、郭象等据此认为

  • 四书人物备考

    十卷。明薛应旂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仁锡增定。应旂字仲常,号方山,江苏武进人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。著有《宋元资治通鉴》、《四书人物考》等。是书首有陈仁锡序,并依四书篇次,逐条援引故实,颇为详备。

  • 朱子语类

    一百四十卷。宋黎靖德汇编。黎靖德生卒年不详。是书亦称《朱子语录》。朱熹既没,门人各记其所闻之语。嘉定八年蜀人李道传始取三十三家,刻之于池州,曰“池录”。嘉熙二年其弟性传,又取四十二家刻之于饶州,曰“饶

  • 尚书管窥

    四卷。清王汝谦撰。王汝谦字六吉,武陟县(今属河南省)人,清代学者,嘉庆时增生,著有《四书记悟》、《孟子论文》、《首过斋文集》等。王汝谦自言少时尝师从协用席先生,协用读文以古大家为宗,而尤精于《孟子》,

  • 律吕质疑辨惑

    旧本题句曲山人伯勤甫撰。伯勤本是朱载堉的表字。可能是朱载堉在作了《律吕精义》之后,又作此书以简括要义,与所谓《律吕精义》及正论互相阐发。《千顷堂书目》对此书未作著录。清抄书附于《律吕正论》之后,是书于

  • 小倦游阁法帖

    四卷。清张丙炎刻。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。“小倦游阁”是包世臣斋名。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。第二卷删拟《书谱》。第三卷《〈十七帖〉疏证》。第四卷答问十二条。包世臣自负草书,自谓能上接王羲之。所著《艺

  • 火警或问

    一卷。明嘉靖皇帝(1522-1566)御制。当时皇宫偏东处失火,嘉靖帝下诏让户部、礼部及都察院命百官修省,并亲撰此文。此文大略谓“火本非灾异,而人事不可不修,并非惑于祸福事应之说。”此文前面有世宗写的

  • 崞县志

    二卷。明尹际可修,徐麟趾纂。尹际可字遇夫,山东平阴县人,出身举人,明嘉靖四十年(1561)任崞县知县,后升太原府通判。按崞县志,旧无纂修,尹际可任县令时,始为草创。《崞县志》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刻

  • 乾坤体义

    二卷。明利玛窦(1552-1610)撰。利玛窦意大利人,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。万历十年(1582)来中国,初在广东肇庆传教,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,进呈自鸣钟等物,与士大夫徐光启、李之藻、周子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