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西村先生集

西村先生集

二十八卷。明史鉴(1434-1496)撰。史鉴,字明古,江苏吴江人。学者称之为西村先生。少受知于徐武功,与吴文定、沈启南为友,攻史学,于古今治乱之端,指掌论说,咸中肯綮,而不屑以求一试。成化中,三原王恕巡抚江南,向以百姓利病,疏上其事,恕无不叹服。鉴以韦布终其身,世称完人。事迹具详郭琇《吴江县志》。著有《西村先生集》、《西村杂言》、《小雅堂日钞》。其集先刻于嘉靖八年(1529),凡八卷。其中诗文各四卷。乃其孙史臣所编。前有周用、卢襄序。是集凡二十八卷。乃其裔孙史辰伯所辑。集前除周用、卢襄二序外,又有万历年间刘凤、徐应雷序。卷一为赋,卷二为五古,卷三为古乐府,卷四为七言歌行,卷五为五律,卷六为五言排律,卷七为五绝,卷八为六绝,卷九为七律,卷十为七言排律,卷十一为七绝,卷十二为联句,卷十三为词,卷十四为传,卷十五为诔,卷十六为祭文,卷十七为行状,卷十八为墓志铭,卷十九为墓表,卷二十为盖石文,卷为二十一序,卷二十二为尺牍,卷二十三为记,卷二十四为札子,卷二十五为态,卷二十六为赞,卷二十七为跋考,卷二十八为喻议、字词、对铭。诗文皆以体编次。每卷前题松陵史鉴明古父著、门人文征明阅、云间陈继儒、醇儒父校、耳孙册编辑。目录前有六世孙册汇辑,八世孙在楷珍藏,九世孙编年重校一行。知乃史氏家藏本。全书皆明时旧钞,惟序目及卷二十三乃后补。盖九世孙编年等所加入。王士祯《香祖笔记》称:“吴江门人徐电发寄《西村集》二十八卷,乃其乡前辈史鉴所著。”第六册有电发手写列朝诗集小传一纸。当即《香祖笔记》所见之本。电发与明古同里,故此书得入其家。菊庄尽散,转辗流归上海徐谓仁,故卷前又有徐紫珊跋语二则。自明之末季迄于嘉道间,此书踪迹不离淞泸,然迄未刊行,仅在徐紫珊对有传录本流入武林丁氏善本书室,而未见有第三本,亦明季中一秘籍。四库撰者曾评其诗文称,“其文究悉物情,练达时势,多关于国计民生,而于吴中水利言之尤详。其诗亦落落无俗韵。”有明钞本存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堂考

    三卷。清孙冯翼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冯翼,字凤埔,奉天承德县(今辽宁沈阳市)人。贵州巡抚孙日秉之子,以二品恩荫,援例为候选道。是书末题“嘉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,承德孙冯翼凤卿氏校于白门中丞第之郑学斋”,知

  • 古今类腴

    十八卷。未著撰者姓名。书前有吴一鹏序谓是王麟洲所作。王麟洲为王世懋之别号。此书分十门,一百二十一子目。采掇成语,以备举业之用。似坊刻之陋本,不似王世懋之作。

  • 彭城集

    四十卷。宋刘攽(1023-1089)撰。刘攽,字贡父,号公非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县)人,刘敞之弟。庆历六年(1047)与兄同登进士第,为州县官二十年,迁国子监直讲。熙宁中,判尚书考功、同知太常礼院。

  • 类证普济本事方

    十卷。宋许叔微(1080-1150?)撰。许叔微,字知可,真州(今江苏仪征)人,登绍兴二年(1132)榜第六名进士,曾官杭州教官及翰林学士,医家称为许学士。许叔微幼年时连遭家祸,父母相继病故,所以成年

  • 童子问

    一卷。清代黄文澍撰。黄文澍见《经解》条。全书宗旨是驳辨抨击王守仁学说,采用一问一答形式,共分十四章,均是“童子问”,作者“答”的方式,此书原本题为《石畦集》。

  • 明职

    一卷。明吕坤(1536-1618)撰。吕坤,字叔简,号心吾,一作新吾,河南宁陵人。万历进士,历官山西巡抚,刑部左、右侍郎。曾上疏言天下安危,不报,遂称病辞官。里居二十年,专事著述。抨击道学,自称非道学

  • 纬略

    十二卷。南宋高似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高似孙字续古,号疏寮。绍兴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淳熙进士。历校书郎、会稽主簿、知处州。为官贪酷,谄事韩侂胄,为人所不齿。退居姚江著书,有《疏寮小集》、《郯录》、《砚笺

  • 续金华丛书

    六十种,四百九十六卷。民国胡宗楙编。胡宗楙,浙江永康人。为胡凤丹之子。胡宗楙承其父志,搜访乡邦著述,成此丛书。仍按四部排列,每部内则以年代先后为序,计经部五种,史部七种,子部十三种,集部三十五种,除古

  • 阅藏知津

    四十八卷。明代释智旭编撰。智旭生平事迹详见《灵峰澫益大师宗论》辞条。《阅藏知津》一书,为目录体佛学之书。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(1635-1654)历时二十年成书。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

  • 辽文补录

    一卷。黄任恒(1876-?)辑。黄任恒,字秩南,号述窠。广东南海人。黄任恒以“昔人断代选文,自上古以至前明,每朝皆有总集,张氏(金吾)《金文最》后出,而辽尚未有全文”。因“仿其例辑之”,于“骈散诸文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