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西学书目表

西学书目表

三卷,附一卷,附读西学书法。梁启超撰。梁启超(1873-1929),字卓如,号任公,别署饮冰室主人,广东新会人。自幼聪悟,勤奋好学,十一岁中秀才,十六岁中举人。后从学康有为,共同发起维新变法运动,成为声名卓著的启蒙思想家。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日本,辛亥革命后漫游欧洲,晚年为清华大学教授,潜心治学。其著述宏富,对近代学术思想发展影响至深。此书为其在目录学方面的代表作,收书四百种,分学、政、教三类,其中学类十三目:算学、重学、电学、化学、声学、光学、天学、地学、全体学、动植物学、医学、图学;政类十目:史志、官制、学制、法律、农政、矿政、工政、商政、兵政、船政;教类(宗教)属虚设,没有著录图书。对于无所归属者则另立杂类,凡设五目:游记、报章、格致、西人议论之书、无类可归之书。在《自叙》、《例言》中简记译述沿革,附录《通商以前西人译著各书》。每书著录书名、译者、发行来源、册数。此目按照学科分类,编制目录,大胆创立了相当于自然科学的学类、相当于社会科学的政类、相当于综合性图书的杂类,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,为我国现代图书分类奠定了雏型,并为西方分类法的传入和新型图书分类法的建立开辟了道路。在所附《读西学书法》中,将译书原委、各科图书之间的联系与得失,以及译笔优劣,详为叙述,成为指导阅读的门径。有清光绪十二年(1886)刊本、光绪二十三年时务报馆代印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龙全传

    六十回。题“东隅逸士”编。东隅逸士即吴璇。吴璇字衡章,从一些资料推测,可能是江浙一带人,生卒年不详,约清雍正、乾隆年间在世。《飞龙全传》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写宋太祖赵匡胤(即“飞龙”)发迹与建国的故事

  • 文字蒙求广义

    四卷。清蒯光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光典字礼卿,合肥人。光绪九年(1883)进士,改庶吉士,授检讨,累官江南淮扬海道,候补四品京堂,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卒。博览群书,精小学,通史地,张之洞称其学兼今古。蒯氏

  • 五分比丘尼戒本

    一卷。梁代释明徽(?-522)撰。明徽,《续高僧传》列传称明彻,俗姓夏,吴郡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)人。六岁丧父,出家住上虞王园寺,学无师。永明十年(492)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,途相识“从祐受学十诵,

  • 郑氏古文尚书

    十一卷。汉郑玄(127-200年)注,宋王应麟(1223-1296年)辑,清李调元(1734-1802年)补正。郑玄字康成,北海高密(今属山东省)人,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。世称“后郑”,以别于郑兴、

  •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

    一卷。清赵新撰。此书用笔记体例,分条论说。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。每卦之爻亦不全释,或释一二爻,或不释爻辞,只释象辞。其说以汉易为宗,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。虞翻于易象不知、易理未解之处,则参用虞氏卦变爻

  • 尚书埤传

    十七卷。清朱鹤龄(1606-1683)撰。鹤龄字长孺,号愚庵,江苏吴江人。清代经学家。明末诸生,明亡弃去。与顾炎武友善,长于笺疏之学。所著除《尚书埤传》之外,尚有《毛诗通义》、《禹贡长笺》、《读左日抄

  • 于湖小集

    六卷。附《录金陵杂事诗》一卷。清袁昶(1846-1900)撰。生平见《浙西村人诗初稿》。本集系袁昶官徽宁池太广道时所作;朋侪赠和篇什,间亦附入;后附金陵杂事诗一卷,是时张之洞方署江督,袁昶谒见,唱和遂

  • 奇闻类记摘钞

    见《古今奇闻类记》

  • 春秋公羊传音训

    不分卷。清杨国桢(详见《十一经音训》)撰。杨国桢鉴于群经注疏卷帙浩繁,不便于初学者,于是取各家音训,删繁就简,纂辑成《十一经音训》,该书即其中的一种。分为上下二册,上册为隐公至文公,下册为宣公至哀公。

  • 赋学剖蒙

    二卷。不著撰者姓名。其书割裂摘取旧文,分类编辑。字句陈因,许多牵强凑就。其书的标目尤为鄙陋。如将字类、必字类之属,都自为一门。只是剽窃他书之活套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