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蜕庵集

蜕庵集

四卷。元张翥(1287-1368)撰。翥字仲举,号蜕庵先生。元晋宁(今山西临汾)人。至元初,因荐为国子助教,寻退居淮东,复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,预修宋、辽、金三史。累迁翰林学士承旨,河南行省平章政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曰:“其诗清圆稳贴,格调颇高。近体、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。然其古体亦伉爽可诵。”史称翥遗稿传者有律诗、乐府,仅三卷。王士祯则称《蜕庵集》四卷,明洪武三年(1370)锡山郎成抄本。此本为朱彝尊所藏,明初释大杼手抄本。有明初刻本(藏于北京图书馆)、《四部丛刊续编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惟清斋法帖

    十四卷。清铁保(1752-1824)书。铁保旧谱姓爱新觉罗氏,后改董鄂氏。字冶亭,号梅庵、铁卿。满州正黄旗人。官两江总督、吏部尚书。工诗文书画,其书与当时刘墉、翁方纲齐名。此帖为临唐宋诸家书四卷,续临

  • 易读

    无卷数。清宋邦绥撰。宋邦绥字逸才,号况梅,长洲人。乾隆二年(1737)进士。官至兵部左侍郎。此编采用《注疏》本。其凡例说“专为课子而成”,所以用行文体为讲书,使孺子易于记诵。又说“是书专奉朱注”,自序

  • 梅花草堂笔谈

    十四卷、二谈 六卷。明张大复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大复,字玄长,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曾撰有《昆山人物传》、《昆山名宦传》、《梅花草堂笔谈》、《闻雁斋笔谈》、《梅花草堂集》等书。此书

  • 阴符经考异

    一卷。南宋朱熹(详见《周易本义》)撰。《阴符经考异》,又称《黄帝阴符经注解》。唐代有两种《阴符经》注本(李筌《阴符经集注》和张果《阴符经注》)流传于宋,引起宋儒研究《阴符经》者聚讼纷争,争论焦点就是《

  • 赤雅

    三卷。明邝露撰。邝露,生卒年不详。字湛若。南海人。曾为诸生。以忤邑令,弃家走粤西。为瑶女云亸娘书记。熟悉当地山川、风土、仪物、著此书。书前有张沅序,薛案崇祯八年(1635)序。卷上,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

  • 奉先杂仪

    二卷。朝鲜李彦迪撰。李彦迪生卒年未详,字复古,号晦斋,又号紫溪翁,骊州人。《奉先杂仪》根据朱熹《家礼》同时参照司马光《书仪》中的祭礼以及朝鲜民俗加以变通,务从简单易行,写成一部家礼。“奉先”指奉祀先人

  • 华阳馆文集

    十七卷。《续集》二卷。明宋仪望(约1561年前后在世)撰。宋仪望,字望之,永丰(今江西永丰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官至大理寺卿。宋仪望少师聂豹,故其学以王守仁为宗。任吴县知县

  • 韩魏公别录

    三卷。宋王岩叟(1044-1094)撰。王岩叟字彦霖,清平(今山东临清东)人。官至枢密直学士、签书院事。本书记述宋大臣韩琦事迹。韩琦(1008-1075)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,曾多次出任边将

  • 张乖崖事文录

    四卷。明颜端、徐浣同编。颜端,应山(今属湖北)人,曾官成都县教谕。徐浣,杭州人,曾官华阳县教谕。两人生卒均不详。弘治三年(1490),文安人邢表为四川左布政使,他有感于张咏乃四川名宦,于是嘱颜端、徐浣

  • 诗绎

    一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周易稗疏》)撰。是书系专门研究《诗经》的诗话,分十六条。作者强调文以意为主,重视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之原则,并以此作为诗歌评论之标准,曰“辨汉、魏、唐、宋之雅俗得失以此,读三百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