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蓉渡词

蓉渡词

三卷。清董以宁(1629-1670)撰。董以宁字文友,号宛斋,江苏武进人。明末诸生。能诗文,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、邹祗谟、黄永齐名,有“毗陵四子”之称。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,独以宁以诸生终老。他后来放弃词章,功律历、兵农、经世之学。以宁为诗,不肯随意下笔,必心有所感才发之于诗。其纪游诗写得相当出色。他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歌行体诗《席上看弄丸歌》,诗中写两位少年弄丸的的高超技巧,写得形神俱现。沈德潜《清诗别裁集》说:“尤为幻中之幻,诗如史公作传,毫发毕见,韵语中不意如此神奇。”他也工词,风格秾纤婉丽。著有《董文友全集》,其中有诗集三十卷、《蓉渡词》三卷。此编词集卷上收小令九十首,卷中中调六十一首,卷下长调五十一首,共二百零二首。词下附以吴伟业、王士祯、陈其年等人之评语,多褒扬失实之辞。以宁工为艳语,惜思路微偏。小令颇有精妙之作,长调则平庸流滑,无可选择。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云:“董文友《苏幕遮》诸篇,皆能曲折传神,扑入深处,词中之妖。学词者一入其门,念头差错,终身不可语于大雅矣。”可为此书之定评。集中如〔醉公子〕云:“侬心何事恼,姐姐欺侬小。偷看合欢书,憎侬问起居。好从花下避,怕见书中字。匿笑不回头,回头替姐羞。”曲传艳态,无微不至。谓之词妖,谁曰不宜。有《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松阁诗

    二十卷。清张鸣珂(1829-1909)撰。张鸣珂,字公束,又字玉珊,浙江嘉兴人。曾以县令需次江右,官至中丞。家世清门,妙年力学,又得韵甫黄氏为师。于省垣书局任职二十余年。著有《艺谈琐录》等。是编诗八卷

  • 东庵集

    四卷。元滕安上(1242-1295)撰。安上字仲礼。定州(今属宁夏)人。除中山府教授,历禹城主簿,国子博士,转太常丞,拜监察御史。姚燧为其作墓碣铭,称所著有《东庵类稿》十五卷。《经籍志》称安上《东安集

  • 潇湘听雨录

    八卷。清江昱(1706-1775)撰。江昱字宾谷,号松泉,江苏江都人。乾隆廪生,自幼有圣童之称,安贫嗜学,拥书万卷,治经史、考金石,尤称精通。一生著述很多,有《尚书私学》四卷、《韵岐》四卷、《梅鹤词》

  • 周礼详解

    四十卷。宋王昭禹撰。据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记载,昭禹未详何人。王与之作《周礼订义》,类编姓氏世次,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,并记其字光运,其它皆不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认为: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。《

  • 姑孰集

    二卷。明章嘉祯(约1595年前后在世)撰。章嘉祯,字元礼,浙江德清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。官至大理寺寺丞。著有《姑孰集》。是集为诗文杂编,殊无体例,大概为未定之稿。其名曰姑孰,盖因嘉祯

  • 韩非子平议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6)撰。《韩非子平议》是俞樾所著《诸子平议》中的第九种书。在《韩非子平议》中对《韩非子》一书的文字进行了校订,更正了一些错误。书中的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。《韩非子平议》有《

  • 草书韵会

    不分卷。金张天锡撰。天锡字君用,号锦溪老人,河中(治河东,即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)人。官至机察,善书。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称张氏有《草书韵会》行于世,而公私书目及谢启昆《小学考》均未著录,盖久佚矣。《续修

  • 诗经衷要

    十二卷。清李式谷撰。式谷字海匏,仁和(今浙江余杭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深于经部之学,著有《易经衷要》、《书经衷要》、《春秋衷要》、《礼记衷要》及本书,合称《五经衷要》。本书前有道光十年(1830)

  • 仪礼要义

    五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-1237)撰。魏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,大学生,佥书枢密院事。治学反对佛老学,推崇朱熹理学,独穷经古学,自为一家,为南宋名儒。开门授徒,学生争相报名。曾

  • 骆两溪集

    十四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骆文盛(1496-1554)撰。骆文盛,字质甫,号两溪,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。官至翰林院编修。著有《骆两溪集》。骆文盛集初为蔡汝楠所刻,凡七卷,并